一、考題回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大家上學幾時起床?你能說出小紅幾時起床嗎?
引出課題——《認識鐘表》。
(二)講解新知
根據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提問:大家是怎么發(fā)現小紅7時起床的?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鐘表報考圖,明確時針(較短,走得慢)、分針(較長,走得快),并配合7時認識電子表。
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做鐘表模型,教師分別展示8時、3時、6時的表盤,提問學生是幾時,如何表示。
師生共同總結可用漢字表示為8時、3時、6時,也可以用電子表盤表示為8:00、3:00、6:00。
教師明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即電子表中“:”后為“00”,“:”前是幾,就是幾時。
(三)課堂練習
練習:“小明的一天”
(1)仿照電子表盤的形式寫出各圖中的時間。
(2)小明幾時吃午飯?鐘面上怎么只有1根針?
(3)小明幾時在看動畫片?6時的鐘面有什么特點?
(4)小明9時在做什么?為什么答案不一樣?
(四)小結作業(yè)
課堂總結:怎么看鐘面和電子表上的整時?
課后作業(yè):(1)同桌間互相說出整時,在鐘表模型上撥出。
(2)撥動鐘表模型,思考一天的時間變化。
(3)搜集資料:古代如何確定時間。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水壩的梯形橫截面圖,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比如給水壩截面涂特殊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積大小。引入課題。
(二)講解新知
請學生類比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思考:梯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圖形面積的經驗可得出:可以先把梯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比較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
(三)課堂練習
梯形水壩橫截面,上底20米,下底80米,高40米。求堤壩橫截面的面積。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回家找一個梯形面,借助直尺測量,計算出面積;總結已學過圖形的面積公式與推導方法。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2和5的倍數的特征。
追問:還想知道哪些數的倍數特征?學生任意回答。
教師明確本節(jié)課按照數字規(guī)律依次來學習。
引出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二)講解新知
1.觀察猜想
我們研究了2、5倍數的特征,猜想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討論匯報說明,根據2、5倍數特征猜想個位數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請學生從倍數概念出發(fā)列出乘法算式。學生容易發(fā)現12個位不是3、6、9但是是3的倍數,而13個位是3卻不是3的倍數,因而得到根據個位數字不能進行判斷。
教師引導學生多寫出一些3的倍數,并將找出的3的倍數在課前下發(fā)的百數表中做出標記。
標記結束,以小組為單位,5分鐘時間,根據標記結果,探討3的倍數有哪些特征。
學生匯報展示,教師總結:3的倍數在幾條斜線上,個位數字沒有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個位、十位兩個數字,并提示學生觀察一條斜線上數的特征,學生容易發(fā)現每一條斜線上的數字,從第二行起十位、個位數字的組成都是第一行數字的拆分,如:3、12、21。
根據發(fā)現,學生猜想十位、個位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時,這個數是3的倍數。
教師補充: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的數也就是3的倍數。
2.驗證猜想
教師任意給出大于100的數讓學生根據結論進行驗證。如:2019、375、2020等。
學生自行驗證,之后與其他同學分享驗證結果。
師生共同總結: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三)課堂練習
圈出下面各數中3的倍數。
(四)小結作業(yè)
小節(jié):本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呢?
作業(yè):讓父母任意寫幾個數字,利用今天所學知識判斷是否是3的倍數。
【板書設計】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zhàn)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