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Suanzaoren
英 文:Spina Date Seed
拉丁文:Semen Ziziphi Spinosae
【異名】
棗仁《藥品化義》,酸棗核(江蘇),棘,順棗,東棗,角針(山東),山棗、硬棗(河南)。
【品種考證】
酸棗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睹t(yī)別錄》云:“生河東叫澤,八月采實,陰干?!薄缎滦薇静荨吩唬骸按思礃迼棇嵰?,樹大如大棗,實無常形,但大棗中味酸者是?!薄堕_寶本草》指出:“此乃棘實,更非他物。若謂是大棗味酸者,全非也。酸棗小而圓,其核中仁微扁;大棗仁大而長,不類也。”《本草圖經(jīng)沙謂:“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壘間。似棗木而皮細,其木心赤色,莖葉俱青,花似棗花,八月結(jié)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味酸。”《開寶本草》、《本草圖經(jīng)》所述及《本草圖經(jīng)》附圖與今之酸棗原植物特征一致。
【來源】
本品為鼠李科物酸棗Ziziphus juja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的種子。
【植物/動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節(jié)上有直的和彎曲的刺。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卵狀針形,先端鈍,邊緣有細鋸齒,基部偏斜,基出三脈?;S綠色,常2~3朵簇生于葉腋;花小形,5出數(shù);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盤中,柱頭2裂。核果小,長圓形或近圓形,暗紅色?;ㄆ?~7月,果期8~9月。
分布于我國中部、北部。生于向陽或干燥山坡、丘陵、平原、路旁。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北、陜西、遼寧、河南;內(nèi)蒙古、甘肅、山西、山東、江蘇、安徽亦產(chǎn)。河北產(chǎn)量最大,銷全國并出口。
【栽培】
喜溫暖干燥氣候,耐旱,耐寒,耐堿。適于向陽干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洼水澇地種植。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9月采收成熟果實,堆積,漚爛果肉,洗凈。春播的種子須進行沙藏處理,在解凍后進行。秋播在10月中、下旬進行,按行距33cm開溝,深7~10cm,每隔7~10cm播種1粒,覆±2~3cm,澆水保濕。育苗1~2年即可定植,按2~3m×1.0m開穴,穴深寬備30cm,每穴1株,培土一半時,邊踩邊提茁,再培土踩實、澆水。分株繁殖:在春季發(fā)芽前和秋季落葉后,將老株根部發(fā)出的新株連根劈下栽種,方法同定植。育苗田在苗出齊后進行淺鋤松土除草,冬至前要進行2~3次。苗高6~10cm時每1hm2追施硫酸銨225kg,苗高30cm時每1hm2追施過磷酸鈣180~225kg。為提高酸棗座果率,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干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cè)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huán)狀剝皮,在盛花期,離地面10cm高的主干上環(huán)切1圈,深達木質(zhì)部,隔0.5~0.6cm再環(huán)切1圈,剝?nèi)扇﹂g樹皮即可,20日左右傷口開始愈合,1個月后傷口愈合面在70%以上。蟲害有黃俐蛾,幼蟲期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青蟲菌粉500倍液。
栽培研究進展:與中藥栽培研究數(shù)據(jù)庫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