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上課,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2.A[解析]上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不同,課的類型就不同,如新授課和鞏固課等。
3.C[解析]課外輔導是在課堂教學規(guī)定時間以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
4.D[解析]理解效度的概念,關鍵在于理解“效”,指的是能測出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
5.A[解析]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表明該測驗是否可信,即信度。
6.B[解析]鉆研教材包括鉆研大綱、教科書、參考書,其中教科書是教師備課上課的依據。
7.B[解析]古代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采用個別教學制是主體。
8.D[解析]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從理論上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基礎。
9.C[解析]見大綱中班級授課制的產生與發(fā)展部分。
10.D[解析]外部分組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進行,打破年齡限制。
11.B[解析]班級授課制有助于大面積地培養(yǎng)人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主要采用這種形式。
12.A[解析]個別教學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的狀況相適應,因而最早出現。
13.B[解析]學習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 14.B[解析]考試分為三階段,核心是命題。
15.D[解析]見大綱中區(qū)分度的定義。
16.C[解析]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首先論證了班級授課制。
17.D[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設計教學法。
18.B[解析]這是班級授課的優(yōu)點。
19.C[解析]見大綱中道爾頓制的介紹。
20.C[解析]這是形式型策略的定義,見大綱中相關部分。
21.A[解析]結構化策略強調抓主干,構建體系。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圍繞上好課來進行各個程序。
2.BDE[解析]課的種類可按教學方法劃分,也可按教學任務來劃分,新授與鞏固均是教學任務。
3.ABCDE[解析]見大綱上課部分課的結構的有關內容。
4.ABCDE[解析]教師的工作總是要落到好課上,好課的標準牽涉到課堂的各個方面。
5.ABDE[解析]測驗和考試也應是為教學服務的,檢查教學的效果,不能是隨機的。
6.ABCDE[解析]教學組織形式是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7.CD[解析]設計教學法主張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自己設計學習過程。
8.BCD[解析]外部分組是指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興趣來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