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單項選擇題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名稱和內容體系。教育心理學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從心理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是因為()。
A、教育需要心理學B、機能主義心理學興起
C、行為主義心理學興起D、學習理論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使理論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論之上,就要貫徹()
A、客觀性原則B、系統(tǒng)性原則C、發(fā)展性原則D、教育性原則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其研究必然是應用研究,因此要貫徹()
A、客觀性原則B、發(fā)展性原則C、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D、教育性原則
4、發(fā)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可以加速或延緩,但發(fā)展的順序一般不能改變。說明心理發(fā)展具有()
A、順序性B、階段性C、差異性D、方向性
5、心理發(fā)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學前教育階段B、初等教育階段C、中等教育階段D、初中階段
6、兒童通過感覺和動作與客觀環(huán)境相互作用,是認知發(fā)展的()階段。
A、感知運動B、前運算C、具體運算D、形式運算
7、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在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什么階段?對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結果的評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與獨立。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會自我D、他人自我
8、學習的基本功能是()
A、適應環(huán)境B、發(fā)展自我C、開發(fā)潛能D、獲得經(jīng)驗
9、根據(jù)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學習是()
A、信號學習B、規(guī)則學習C、辨別學習D、言語學習
10、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的學習理論是()
A、文化歷史學派B、行為主義C、人本主義D、建構主義
11、什么情況下,動機對學習具有最大程度的促進作用。
A、動機強度較高B、動機強度較低C、動機強度適中D、動機最強
12、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思維卷入過多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一樣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13、其目標是得到某種地位的學習動機是()
A、認知的內驅力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C、附屬的內驅力D、內部動機
14、運用強化激發(fā)外部動機的前提是()。
A、知道強化與被強化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B、強化是正強化
C、強化是權威人物給予的D、強化要及時
15、“誘因對比效應”研究表明什么情況下后繼強化有效?()
A、前后兩次強化等值B、前面的強化大于后面的強化
C、前面的強化小于后面的強化D、后面的強化與前面的強化無關
16、成就動機可以區(qū)分為力求成功與力免失敗兩種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動機()。
A、高B、低C、與力免失敗者一樣D、與學習無關
17、最具有動機價值的歸因模式是()
A、歸因于能力B、歸因于努力C、歸因于任務性質D、歸因于運氣
18、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傾向于歸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務性質D、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