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
答題要求:應(yīng)試人員需對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案例:
小明是小學五年級學生,被要求來見社會工作者。從四年級開始,他的成績就一直處于下游水平。他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師和同學都覺得他“太安靜,有些孤僻”。他連續(xù)幾個寒暑假都參加學習輔導班,但是仍舊沒有提高成績。老師告訴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學習再不改善,很可能沒法升級。
在社會工作者與小明談話的時候,他對自己的學習問題描述得很簡單:“都是因為老師,他們整天沖著我叫喊,讓我怎么好好學習?我告訴語文老師沒有完成預(yù)習時,她就說我太偷懶,太笨。如果他們都認為我是啞巴,怎么能夠指望我學到東西?”在進一步深談后,小明用一種沉靜、悶悶不樂的聲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這樣的腦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維慢,老師也無能為力。只要想起學校我就心驚膽戰(zhàn),我還怕自己會在課堂上說出什么愚蠢的話來讓人笑話我?!?BR> 社會工作者單純會見了小明的父母,對于為什么兒子在學校表現(xiàn)不好的問題,他們很快就補充了自己的觀點。母親承認,當她聽到小明說不想去學?;蛘卟粫黾彝プ鳂I(yè)的時候,她感到非常憤怒并大聲責罵他;不過她并不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問題。可以看得出來,父母對小明都很生氣。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臨的困境由哪些?
社會工作師通關(guān)秘笈!
2.針對小明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yīng)采取什么樣的介入策略?
【答題要點】
1.上述案例中,小明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其個人、家庭和學校系統(tǒng)中反映出來:
?。?)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
(2)如何提高小明的學習成績;
?。?)如何改善小明與父母缺乏溝通的現(xiàn)狀,避免母親對他學業(yè)不好的過度責罵;
?。?)如何改善小明在校與老師、同學的人際關(guān)系。
2.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
?。?)社會工作者為小明進行情緒疏導,鼓勵他自我肯定、自我認同,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其自信心。根據(jù)埃里克森的理論,在兒童中晚期階段,兒童需要培養(yǎng)自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兒童樂于勤奮學習以及參與學習上的競爭,所以鼓勵與認可很重要。
?。?)社會工作者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為其輔導課業(yè),有針對性制定輔導計劃,盡可能改善其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
?。?)社會工作者與小明的父母進行溝通,教導其家庭養(yǎng)育技能及親自溝通技巧。目的在于讓他們多傾聽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責罵的方式責備孩子不努力學習
。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夠多花時間陪伴小明,幫助解決小明學習上的難題。
(4)社會工作者為小明安排學習社交技巧的小組或社區(qū)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小組與他人相處,為他在學校與同學友好相處做好準備。
?。?)社會工作者與小明的老師進行溝通。一方面,讓老師能夠以正面、積極的教育方式對待小明,避免對學生以侮辱性詞匯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爭取老師對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勵小明與同學交往,同時也在學生面前肯定小明的進步與努力??荚嚧笫占?BR>
預(yù)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wǎng)打盡>>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師通關(guān)秘笈!
201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于6月12日、13日舉行 09年中級社會工作實務(wù)輔導資料匯總 09年社會工作者實務(wù)真題(回憶版) 點擊進入社會工作者網(wǎng)校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