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考點: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國春秋末年出現(xiàn)的教育文獻《學記》;西方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這個時期,無論是我國還是歐洲,雖有專門的論及教育的文獻和著作,但主要停留在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缺乏科學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我國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寫作年代大約在戰(zhàn)國末年,傳說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羅馬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還早300多年。全書只有1229個字,卻對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教師的作用和條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教學相長”“幾十而教”“不淩節(jié)而施長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對教育規(guī)律性的認識,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另外,我國的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莊子的《莊子》朱熹的《四書集注》、王守仁的《傳習錄》、無名氏的《大學》、韓愈的《師說》等,都涉及對教育問題的論述。
在西方,較早涉及對教育問題進行探討的文獻有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又譯為“雄辯術(shù)原理”)等。
無論是我國還是歐洲的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雖有專門論及教育的文獻和著作,但主要停留在經(jīng)驗的描述上,缺乏科學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有的還帶有一定的程度主管臆測和簡單的形式主義的推理,因而,可以說,是教育學的萌芽或雛雞形。
成考考后:2016年成人高考成績查詢 錄取分數(shù) 歷年錄取分數(shù) 錄取查詢
2017成考:成人高考真題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