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教學評價
一、 教學評價的概念
概括地說,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通常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給以價值上的判斷。
二、教學評價的意義
1.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把競爭機制引入教學領域,有效地調動教學各方面的積極性;
3.有助于改進教學管理。
三、教學評價的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以實事求是的思想為指導,在教學評價時要制定正確的客觀標準。標準一旦確定,任何人都不可隨意改動;在收集信息資料時,要以科學的測驗手段為工具,獲取真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資料;在評價時避免摻雜個人感情色彩,要客觀公正地進行價值判斷。
(二)全面性原則
教學不是一項孤立的活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亡作,所以教學評價應持全面性的觀點。特別是在制定指標體系時,不能只注重突出重點項目的指標,而忽視其他有關方面的指標。
(三)指導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宗旨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評價教學不是最終的目的,指導教學活動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才是目的,所以不論是制定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還是對評價結果的解釋,都要突出正確的主導思想。
(四)科學性原則
教學評價既然是客觀的,就要求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科學性首先體現(xiàn)在制定評價方案上,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要符合教學及教學評價的客觀規(guī)律;其次要采取科學評價手段和測量方法;再次就是對數(shù)據(jù)資料和評價結果的處理要科學。
四、教學評價的類型
(一)診斷性評價
它是指教師在教學前進行的評價。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在教學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學單元目標所需的基本技能、能力。根據(jù)評價結果,教師可確定教學起點,安排教學計劃。
(二)形成性評價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評價,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使所有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特別重視這種評價,指出要盡一切努力用它改進教學過程。
(三)終結性評價
它是指在教學結束時進行的教學評價,主要用于評定學生對一學期、一學年或某個學習課題結束時,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判斷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種評價的目的在于給學生劃分等級。
終結性評價應該成為一個新的教學起點。
五、教學評價的改革
(一)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
1.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同等重要的過程。評價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xù)的過程;評價被用來輔助教學,它是教與學一個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2.評價提供的是強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導,旨在促進發(fā)展。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并促進學生的表現(xiàn),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xiàn);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習的效率,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評價是為人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的。
3.評價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建構個體的發(fā)展。評價要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xiàn)個體的差異,激發(fā)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
(二)發(fā)展性評價的功能
1.反饋調節(jié)的功能
2.展示激勵的功能
3.反思總結的功能
4.記錄成長的功能
5.積極導向的功能
試題:2015年成考《教育理論》備考講義匯總 模擬試題及答案
網(wǎng)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輔導班全新上線 課程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