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1年,濱中泰男在LME銅市場上就有偽造交易記錄、操縱市場價格的跡象,但是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直到1994年和1995年,由于控制了許多交割倉庫的庫存,導致LME銅價從最初的1600美元/噸單邊上揚,最達到3082美元/噸的高位。到1995年下半年,隨著銅產(chǎn)量的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賣空者加入到拋售者的行列,但是,濱中泰男繼續(xù)投入幾十億多頭頭寸。終于,在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經(jīng)意識到期銅各月合約之間價差的不合理狀態(tài),要求展開詳細調(diào)查。在對每個客戶在各個合約上所持有的頭寸,及交易所倉庫中倉單的所有權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LME專門成立了一個專業(yè)人士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處理進行了探討。轉載自:考試大 - [Examda.Com]
此時,銅價的反常波動引起了英美兩國證券期貨監(jiān)管部門的共同關注,濱中泰男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也逐漸敗露。監(jiān)管部門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虧損的雙重壓力,使濱中泰男難以承受。1996年5月,倫敦銅價已經(jīng)跌至每噸2500美元以下,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在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拋盤使得隨后幾周內(nèi)銅價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濱中泰男未經(jīng)授權參與期銅交易的丑聞在紐約逐漸公開。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額虧損19億美元并解雇濱中泰男之后,銅價更是由24小時之前的每噸2165美元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每噸1860美元,狂跌之勢令人瞠目結舌。事件發(fā)生后,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住友商社的虧損額約在19億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來的恐慌性拋盤打擊,更使住友商社的多頭頭寸虧損擴大至40億美元。
友情提示:本網(wǎng)站提供的行情分析類文章僅作為您的交易參考
相關推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