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益智仁
【拼 音】:YIZHIREN
【英文名】:Sharpleaf Galangal Frui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
【功 效】:溫脾,暖腎,固氣,澀精。
【主 治】:治冷氣腹痛,中寒吐瀉,多唾,遺精,小便余瀝,夜多小便。
【性味歸經(jīng)】:辛,溫。①《南方草木狀》: "味辛。"②陶弘景: "熱。"③《開寶本草》: "味李,溫,無毒。"④《本草便讀》:"味辛苦,性熱。
入脾、腎經(jīng)。①《湯液本草》: "手、足太陽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②《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脾、胃、腎三經(jīng)。"③《本草經(jīng)解》: "人足顧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①《本草經(jīng)疏》:"凡嘔吐由于熱而不因于寒;氣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虛別、便余瀝由于水涸精虧內(nèi)熱,而不由于腎氣虛寒;泄瀉由于濕火暴注,而不由于氣虛腸滑,法并禁之。"②《本草備要》: "因熱而崩、濁者禁用。"③《本經(jīng)逢原》: "血燥有火、不可誤用。"
【別 名】:益智子(《開寶本草》)、摘艼子(《中藥材手冊》)
【處方名】:益智仁、益智、智仁、生智仁、炒益智仁、鹽益智仁
處方中寫益智仁、智仁、益智均指生益智仁。為原藥除去雜質(zhì)及外皮生用(搗碎)入藥者。
炒益智仁又名炒益智。為凈益智仁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功偏收攝止涎,健脾止瀉。
鹽益智仁又名鹽智仁、鹽益智、鹽水炒益智仁,鹽炒益智仁等。為凈益智仁用鹽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黃炒干入藥者。引藥走下,功偏補腎溫陽,縮尿固精。
【商品名】:益智仁、益智子、益智,以果大飽滿、氣味濃、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海南島及廣東南部。藥材主產(chǎn)廣東。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5~6月間果實呈褐色、果皮茸毛減少時采摘,除去果柄,曬干。
【拉丁名】:藥材Fructus Alpinae Oxyphyllae原植物 Alpinia oxyphylla Miq.
【炮制方法】: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鍋內(nèi),炒至外殼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殼,取仁搗碎用。鹽益智仁:取益智仁用鹽水拌勻,微炒,取出放涼。(每益智仁100斤,用食鹽2斤8兩力口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考 證】:出自《得配本草》。
【生藥材鑒定】:干燥果實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1~1.2厘米。外皮紅棕色至灰棕色,有縱向斷續(xù)狀的隆起線13-18條。皮薄而稍韌,與種子緊貼。種子集結(jié)成團,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 略有鈍棱,直徑約3毫米,厚約1.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種臍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種臍至背面的合點處,有一條溝狀種脊;破開后里面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顯微鑒定: 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薄壁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中果皮寬厚;油細胞散列;外韌型維管束環(huán)列于中部,其外有纖維束;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或棒晶。內(nèi)果皮為1弄薄壁細胞。種子橫節(jié)面:假種皮細胞列。種皮表皮細胞排列不整齊,外被薄角質(zhì)層。下皮細胞 2列,外列細胞切向延長,內(nèi)含紅棕色、黃棕色或黃色物;內(nèi)列細胞徑向或切向延長,不含色素。色素層細胞4~6列,內(nèi)含棕紅色、黃棕色或黃色物;油細胞間斷排列于色素層,略成1環(huán)。內(nèi)種皮厚壁細胞褐紅色、紅棕色或黃棕色,內(nèi)壁極厚,上端胞腔內(nèi)硅質(zhì)塊直徑10~ 15 μm。外胚乳細胞內(nèi)充滿由微小淀粉粒集結(jié)而成的淀粉團,有的尚含細小草酸鈣方晶或簇晶。內(nèi)胚乳及胚細胞含糊粉粒,后者并含脂肪油滴。理化鑒定: 薄層層析:取本品適量,粉碎后加水蒸餾,提取的揮發(fā)油加無水硫酸鈉脫水后點樣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樟腦、1,8- 桉油精為對照品,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展開,10%磷鉬酸乙醇液顯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上有相同斑點。本品以個大、飽滿、氣味濃者為佳。
【中藥化學(xué)成分】:含揮發(fā)油1%~2%,油中含桉油精55%以及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nerol)。果皮的刺激性成分有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 heptanone,yakuchinone-B,trans-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heqt-1- en-3one。并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錳、鋅、鉀、鈉、鈣、鎂、磷、鐵、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