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喜樹
【拼 音】:XISHU
【英文名】:喜樹果 Common Camptotheca Fruit
【來 源】:為珙桐科植物喜樹的果實或根。
【功 效】:清熱、抗腫瘤藥。
【主 治】:治各種癌癥,急、慢性白血病,銀屑病以及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等。
【性味歸經(jīng)】:①江西《中草藥學(xué)》: "苦澀。"②上?!吨胁菟帉W(xué)》: "苦,寒,有毒。"
肺、脾、肝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根皮3~5錢;果實1~3錢;或制成針、片劑用。
【用藥忌宜】:上海《中草藥學(xué)》:"一般認(rèn)為果的作用較根皮佳,但毒性較大。"
【別 名】:旱蓮、水栗、水桐樹、天梓樹、旱蓮子、千張樹、野芭蕉〔《天津醫(yī)學(xué)通訊》(6)1,1971]、水漠子、旱蓮木、南京梧桐(《云南經(jīng)濟植物》)
【處方名】:喜樹、喜樹根、喜樹根皮、喜樹果
【商品名】:喜樹、喜樹根、喜樹果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樹皮或樹枝(喜樹皮)、樹葉(喜樹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果實秋末至初冬采收,曬干;根全年可采。
【拉丁名】:藥材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原植物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考 證】:出自江西《中草藥學(xué)》。
【中藥化學(xué)成分】:全株含喜樹堿(Camptothecine),根中含率約0.008%,根、根皮、樹皮、果實、樹枝含量分別為1∶2∶1∶2.5∶0.4。根中尚含喜樹次堿即印度鴨腳樹堿Venoter-Pine),3, 3",4-三甲基并沒食子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及谷甾醇。干木中還含羥基喜樹堿(Hydrox-ycamptothecine),甲氧基喜樹堿Methoxycamptothe-cine)。果實中還含羥基喜樹堿、去氧喜樹堿(Deoxycam-ptothecine)、喜樹次堿、白樺脂酸(Betulic acid) 和喜果甙即長春甙內(nèi)酰胺(Vincoside-lac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