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乱中文字幕久热,午夜天堂电影在线,亚洲91最新在线,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center id="w8c0s"><optgroup id="w8c0s"></optgroup></center>
  • <dl id="w8c0s"><small id="w8c0s"></small></dl>
    <dfn id="w8c0s"><source id="w8c0s"></source></dfn>
    <abbr id="w8c0s"><kbd id="w8c0s"></kbd></abbr>
  • <li id="w8c0s"><input id="w8c0s"></input></li>
    <delect id="w8c0s"><td id="w8c0s"></td></delect>
    <strike id="w8c0s"><code id="w8c0s"></code></strike>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233網(wǎng)校>教師資格證>輔導知識>中學心理學輔導

    浙江省2009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心理學重點資料一

    來源:233網(wǎng)校 2009年10月13日

    《心理學》復習資料

    1、 心理學(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的科學。

    2、 心理學研究方法

    3、 觀察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tǒng)觀察并記錄,然后對所作記錄進行分析,以期發(fā)現(xiàn)心理活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方法。

    4、 測驗法:測驗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

    5、 實驗法(2002.10)(2003.10):實驗法是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6、 調查法:調查法是指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的態(tài)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 意識(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tài)和環(huán)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

    9、不隨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隨意注意: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

    11、隨意后注意(2007.10):事先有預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2、生物節(jié)律:是指有機體生理功能的周期性變化,它表明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jiān)視著時間的進程。

    13、日節(jié)律(2005.10):存在于動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現(xiàn)為睡與醒的周期性循環(huán),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節(jié)律變化,如血壓、排尿、荷爾蒙分泌等。

    14、感覺:刺激物作用于感覺器官,經(jīng)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信息加工所產(chǎn)生的對該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15、知覺(2002.10):知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使人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16、感受性(2005.4):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

    17、感覺閾限(2005.4):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剌激存在或剌激發(fā)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

    18、 社會知覺(2002.4)(2006.10):就是指個人在社會環(huán)境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向(社會特征和社會現(xiàn)象)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19、超感知覺(2004.4):通過不同于人類感觀而獲得有關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來的信息的可能性。

    20、最小可覺差:在刺激變化時所產(chǎn)生的最小感覺差異,簡稱jnd.

    21、視覺適應(2004.10):是在剌激物持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的變化,適應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22、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23、首因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的形成過程中,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24、暈輪效應(2004.4):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xiàn)象。

    25、社會刻板效應(2007.10):社會刻板印象指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chǎn)生的比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種概括而籠統(tǒng)的看法。

    26、記憶(2002.10):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jīng)驗的心理過程。

    27、學習(2003.4)(2004.10):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jīng)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久變化而有所表現(xiàn)。

    28、接受學習(2006.10):將別人的經(jīng)驗變成自己的經(jīng)驗,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無需自己去獨立發(fā)現(xiàn)。

    29、*陳述性記憶(2007.4):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信息,(是可以言傳的)。

    30、*程序性記憶(2007.4):又稱技能記憶,記憶程序性知識,(一般是很難言傳的)。

    31、*組塊:是指人們對刺激的不斷編碼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組合。

    32、*編碼(2005.10):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它把來自感官的信息變成記憶系統(tǒng)能夠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3、*組織策略:即根據(jù)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tǒng)、有序地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

    34、*語意網(wǎng)絡:信息被組織在體系不太清晰的框架中,包含了表征各種概念的節(jié)點和彼此相聯(lián)系的連線,連線的長短代表著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

    35、*圖示:是一種心理網(wǎng)絡結構,它表示的不是許許多多的具體事物,而是各種知識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

    36、思維(2002.4)(2003.4)(2007.10):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

    37、概念:概念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詞的形式來表現(xiàn)。

    38、問題解決:定義為具有一系列目標指向性的認知操作,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征:①目標指向性 ②操作系列性 ③認知性操作

    39、想像: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40、創(chuàng)造性思維(2005.4):是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41、演繹推理(2004.10):是指從一組具體事物經(jīng)過分析綜合得出一般規(guī)律

    42、歸納推理: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

    43、算法式(2006.10):依照正規(guī)的、機械的途徑去解決問題。

    44、啟發(fā)式: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的問題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相似關系,利用經(jīng)驗而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

    45、爬山法(2007.4):指經(jīng)過評價當前的問題狀態(tài)后,限于條件,不是去縮小,而是去增加這一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差異,經(jīng)過迂回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

    46、*算子:解決問題需要運用一系列的認知性操作來從初始狀態(tài)達到目標狀態(tài)。這些認知性操作稱為算子。

    47、*功能固著性:即人們在知覺一個物體時,趨向于只從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認識它。

    48、*定勢(心向、心理定向):在連續(xù)進行工作時,如果一個人屢次成功地以相同地方法解決了某類問題,會使他機械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決類似問題,而不去尋求新的、更好地方法。

    49、智力(2004.4):看作是人的一種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0、能力(2003.4):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而智力則只是表現(xiàn)在人的認知學習方面(比較)

    51、流體智力(2002.4):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

    相關閱讀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