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如何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
答:學生集體并不是通過簡單的道德說教就能培養(yǎng)和建立起來的。建立良好集體應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手段和方法:
(1)善于向學生提出教育要求
對學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很快地整頓學生集體的秩序和紀律,使剛剛建立起來的集體迅速走上正軌。同時,對學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激發(fā)教育過程中的內部矛盾,促使學生集體及每個成員的發(fā)展。
(2)樹立明確的共同目標
集體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奮斗目標。明確的鼓舞人心的奮斗目標好像是粘合劑,它能夠把全體成員心連心地緊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堅強的集體。
學生集體的奮斗目標首先要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符合我國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針對性,能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提高集體的實際水平,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不可能起到鼓舞和激勵的作用。再次,目標應具有吸引力、時代感,能鼓舞全體成員為達到目標而努力奮進。
(3)建設一支好的學生干部隊伍
良好集體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干部隊伍的水平,因為他們是集體的領導核心,是群眾的帶頭人。學生干部應是學生中最有活動能力的、在學生中最受尊敬的人。這樣的學生干部是團結學生集體的重要因素。
(4)培養(yǎng)健康的集體輿論
學生集體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輿論,這是集體成熟的重要標志。
培養(yǎng)健康的輿論,首先,要經(jīng)常進行正面教育,使學生對是非、善惡、美丑、榮辱有正面的認識。第二,要結合實際事例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評價。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種信息,表揚和宣傳積極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行為,對消極落后的言行,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加以抵制。第四,要特別重視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
2.簡述學生集體的組織和培養(yǎng)。
答:學生集體包括學校有目的、有計劃設立的班集體以及學生自發(fā)組織的各種集體,如各種學生團體。學生集體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組織和培養(yǎng)學生集體是學校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務之一。一般來說,學生集體的組織和培養(yǎng)應從以下方面人手:
(1)班集體的組織和培養(yǎng)
①確定集體一致認同的奮斗目標。確定班級共同目標,既有長遠的,也有暫時的。班主任要經(jīng)過認真調研,根據(jù)社會期望及班集體的本身任務來制訂預期目標。目標要有方向性、可行性。
②建立一個有威信的班集體領導核心。一個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奮進的班干部。在選擇班干部的時候,要遵循民主、公平的原則。
③有計劃地開展集體活動。班集體是通過開展集體活動逐步形成起來的。班主任在確定班的奮斗目標后,應制定集體活動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引導集體朝氣蓬勃地向前發(fā)展。
④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主任應經(jīng)常注意組織學生學習政治理論、道德規(guī)范,提高他們的認識;并堅持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思想行為,為形成正確輿論打下思想基礎。特別是在處理班上一些涉及原則問題而學生又未能正確認識的事件時,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時機,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分清是非,以推動正確輿論的形成。
⑤做好個別教育工作。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是緊密聯(lián)系的。班主任在教育集體時,實際上也就在教育學生個人;而他在做個別學生的教育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集體。
(2)學生團體的組織和培養(yǎng)
學生團體一般由學生自發(fā)組織而成,由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是學生展示自我、充實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和教師應該對其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以使其健康發(fā)展。
班級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在師生交往及同齡伙伴交往中展開的,而班集體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必然形成相應的社會規(guī)范。如班級制度、課堂規(guī)則、學生守則、學習紀律,加之集體的傳統(tǒng)、輿論、風氣等,直至學生之間使用的特別的語言、行為方式,教師的舉止、言談、衣著、儀表等,都扮演著傳遞社會規(guī)范的角色,對學生具有一種同化力和約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熏陶,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行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4)提供角色學習條件,培養(yǎng)社會角色
一個人要符合社會的要求,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就必須通過學習適當?shù)慕巧M入社會,獲得一定的地位。班級組織為學生的角色學習提供了多方面的條件:班集體的目標、規(guī)范和人際關系結構對每個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角色期望,而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態(tài)度、成績和教師、伙伴的社會評價決定了他們在人際關系中的角色地位。在班級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和小組學習中的伙伴交往,以及集體生活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情境,為學生積累交往經(jīng)驗、學習變換角色、提高擔當角色的能力,提供了鍛煉和體驗的機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