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產生背景:
該理論源于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號互動這一術語的是美國社會學家H.G.布魯默,1937年,他用這一術語指稱美國許多學者諸如C.H.庫利、米德、J.杜威、W.I.托馬斯、W.詹姆斯、R.E.帕克、F.W.茲納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隱含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西方學術界曾有人把符號互動分為兩派,一是以布魯默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一是以M.庫恩為首的艾奧瓦學派。1930~1950年間出版的一系列布魯默及其同事、學生們的著作中確定了該理論的主要觀點。
從哲學上看,符號互動論與美國的實用主義、德國和法國的現象學聯系最為密切,與邏輯實證主義、結構功能主義、文化決定論、生物決定論、刺激—反應行為主義、交換理論以及均衡理論的各種形式相對立,而與心理分析理論、現象學社會學、民俗學方法論、角色理論、戲劇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的心理學、哲學,具有某些相容性。
代表人物:庫利
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HortonCooley,1864—1929)是美國早期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因其自我概念,即“鏡像自我”而為社會心理學家廣為知曉。他與其父性情完全不他出生于美國密執(zhí)安州,父親是著名的法官,也是密執(zhí)安大學法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同,天生羞怯,不愛交際。起先學習工程學,畢業(yè)后轉而學習經濟學。1894年獲得經濟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并在密執(zhí)安大學度過期術生涯。1907年獲得教授職位,1918年被選為美國社會學會主席,該學會是他在1905年幫助建立的。庫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探討個人如何社會化,并貫穿于他的三部極具份量的著作——《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1902)、《社會組織》(1909)和《社會過程》(1918)之中。庫利的《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既是他潛心鉆研撰寫的首部重要著作,也是他的整個學術思想的精髓所在。從中我們發(fā)現了它對杜威(JohnDewey)的思想影響,對帕克(RobertE.Park)的深刻啟迪,對米德(GeorgeHerbertMead)的學術助益;也找到了后來的互動論、戲劇論、符號學和自我傳播論、人際傳播論思想的直接源頭。
理論內容:
(1)人與社會的關系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過程的復合體。社會是一個統一體,在社會這個龐大的互動組織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變化都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這個有機體所有的其他部分。人與社會并不是對立或割裂開的。
(2)鏡中自我
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發(fā)應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他人這面鏡子里發(fā)現了我們的自我。我們根據鏡子里的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們的愿望而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的心情。同樣,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自己的風度、行為、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于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3)首屬小組
庫利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了首屬小組這個概念,它是指那些親密的、面對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動和合作的小組。這些小組主要包括家庭、鄰里以及兒童游戲伙伴。首屬小組是對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影響最深遠的小組,很多積極的品質和消極的品質都是在首屬小組獲得并強化的。
鏡中自我理論對小組的啟示
1、小組是一個微型的社會縮影,是一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fā)展的有機體。
2、小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動和真實的回饋,可以幫助組員在小組中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反映和評價,建立更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
3、重視首屬小組的作用,特別是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以及給個人終生的發(fā)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論都涉及的觀點。在小組工作中,尤其是治療性的小組,通過探討個人的首屬小組對個人的具體影響,尤其是個人首屬小組中的人際關系對個人目前的人際關系模式的影響和個人的非適應性行為的來龍去脈,可以幫助成員獲得更深入的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