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乱中文字幕久热,午夜天堂电影在线,亚洲91最新在线,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center id="w8c0s"><optgroup id="w8c0s"></optgroup></center>
  • <dl id="w8c0s"><small id="w8c0s"></small></dl>
    <dfn id="w8c0s"><source id="w8c0s"></source></dfn>
    <abbr id="w8c0s"><kbd id="w8c0s"></kbd></abbr>
  • <li id="w8c0s"><input id="w8c0s"></input></li>
    <delect id="w8c0s"><td id="w8c0s"></td></delect>
    <strike id="w8c0s"><code id="w8c0s"></code></strike>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233網校>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客觀題卷一>刑法

    2002-2008年司法考試刑法歷年真題解析——單項選擇題

    來源:233網校 2009年1月4日
      單項選擇題:
     ?。?002年)
      1.刑法分則某條文規(guī)定:犯A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被告人犯A罪,但情節(jié)較輕,且其身無分文。對此,下列哪一判決符合該條規(guī)定?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無分文為由,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無分文且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有期徒劑1年,緩期2年執(zhí)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拘役3個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罰金1000元
      答案: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刑法規(guī)定“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對犯罪分子判處主刑的同時,必須依法判處相應的財產刑;刑法規(guī)定“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及犯罪分子的財產狀況,決定是否適用財產刑。依次規(guī)定,ABC項均未對財產刑作出相應的判處,因而是錯誤的。
      2.孫某制作、復制大量的淫穢光盤,除出賣外,還多次將淫穢光盤借給許多人觀看。對其行為應如何處理?
      A.以制作、復制、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處罰
      B.以組織播放淫穢音像制品罪從重處罰
      C.以制作、復制、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和傳播淫穢物品罪數(shù)罪并罰
      D.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從重處罰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63條第1款規(guī)定,以牟利為目的,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刑法》第364條第1款規(guī)定,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缎谭ā返?64條第2款規(guī)定,組織播放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必須以牟利目的,孫某有“出賣”的行為,這表明孫某“制作、復制大量的淫穢光盤”是為了牟利,孫某的行為符合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的“以牟利為目的”這一要件,因此孫某構成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傳播淫穢物品罪和組織播放淫穢音像制品罪不需要“以牟利為目的”,孫某“多次將淫穢光盤借給許多人觀看”,屬于“情節(jié)嚴重”,但由于孫某只有出借淫穢光盤的行為,而沒有組織播放淫穢光盤的行為,因此孫某這一行為只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一人犯數(shù)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故應選擇C項。
      3.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乙償還借款12萬元,并向法院提供了蓋有乙的印章、指紋的借據及附件,后法院判決乙向甲償還“借款”12萬元。經乙申訴后查明,上述借據及附件均系甲偽造,乙根本沒有向甲借款。甲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
      A.民事欺詐,不成立犯罪
      B.詐騙罪
      C.合同詐騙罪
      D.票據詐騙罪
      答案:B
      解析:《刑法》第266條規(guī)定,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刑法》第224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xù)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刑法》第194條第1款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活動,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的;(四)簽發(fā)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fā)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使用偽造、變造的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在本題中,甲為了非法占有乙的錢財,以虛構乙曾向甲借款12萬元的事實并偽造借據等虛假證明材料的手段,騙取了人民法院要乙向甲償還“借款”12萬元的生效判決(題目中的“經乙申訴后查明”,表明該判決已經生效)。也就是說,甲此時已通過非法手段取得向乙主張財產的合法依據,甲向乙主張“償還”借款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后,其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就可以得以實現(xiàn)。因此甲構成詐騙罪。故應選擇B選項。
      4.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歲,誤以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與乙女發(fā)生了性交。甲的行為屬于下列何種情形?
      A.幻覺犯,不構成奸淫幼女罪
      B.法律認識錯誤,構成奸淫幼女罪
      C.對象認識錯誤,構成奸淫幼女罪
      D.客體認識錯誤,不構成奸淫幼女罪
      答案:B
      解析:刑法中的認識錯誤分為事實認識錯誤和法律認識錯誤。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性質、手段、對象以及其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法律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在有意識地實施某種行為時,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或法律意義的認識錯誤。本題中甲“誤以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為”,顯然屬于法律認識錯誤,故應選B項。
      5.某外貿公司在繳納了100萬元的稅款后,采取虛報出口的手段,騙得稅務機關退稅180萬元,后被查獲。對該公司應如何處理?
      A.以偷稅罪處理
      B.以騙取出口退稅罪處理
      C.其中的100萬元按偷稅罪處理,余下的80萬元按騙取出口退稅罪處理
      D.其中的100萬元按騙取出口退稅罪處理,余下的80萬元按偷稅罪處理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01條規(guī)定,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shù)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稅數(shù)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sh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shù)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稅數(shù)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sh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shù)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數(shù)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shù)額計算。
      《刑法》第204條第1款規(guī)定,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第204條第2款規(guī)定,納稅人繳納稅款后,采取前款規(guī)定的欺騙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后,采取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應當按照偷稅罪定罪處罰,但是認定偷稅罪的數(shù)額僅限于先前所繳納稅款的數(shù)額。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按照騙取出口退稅罪定罪處罰。本題中,“某外貿公司在繳納了100萬元的稅款后,采取虛報出口的手段,騙得稅務機關退稅180萬元”,其騙取已繳納的100萬元稅款應認定為偷稅的數(shù)額,而超過100萬元的這80萬元部分應認定為騙取出口退稅的數(shù)額。因此選C項。
      6.甲外出時在自己的住宅內安放了防衛(wèi)裝置。某日晚,乙撬門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衛(wèi)裝置擊為輕傷。甲的行為是什么性質?
      A.故意傷害罪
      B.正當防衛(wèi)
      C.防衛(wèi)不適時
      D.民事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答案:B
      解析:《刑法》第20條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wèi)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本案中,甲為保護自己的住宅而在住宅內設置防衛(wèi)裝置,對不法侵害人乙正在進行的盜竊行為進行了制止,造成乙輕傷,甲的這種行為既不是假想防衛(wèi),又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而成立防衛(wèi)過當,因此,應為正當防衛(wèi),B項應入選。而且,正當防衛(wèi)(未過當)是一種合法行為,不成立侵權。
      7.王某利用計算機知識獲取某公司上網賬號和密碼后,以每3個月100元的價格出售上網賬號和密碼,從中獲利5000元,給該公司造成4萬元的損失。對此,下列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A.王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盜竊數(shù)額為5000元
      B.王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詐騙數(shù)額為5000元
      C.王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盜竊數(shù)賴為4萬元
      D.王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詐騙數(shù)額為4萬元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65條規(guī)定,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也就是說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的,構成盜竊罪?!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guī)定,刑法第265條規(guī)定的:以牟利為目的,是指為了出售、出租、自用轉讓等謀取經濟利益的行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更為明確的規(guī)定,該解釋第8條規(guī)定,盜用他人公共信息網絡上網賬號、密碼上網,造成他人電信資費損失較大的,依照刑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本題中,王某“獲取某公司上網賬號和密碼”后,為了獲利而出售該上網賬號和密碼讓他人使用,構成盜竊罪。關于本題盜竊數(shù)額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1款第10項規(guī)定,明知是盜接他人的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盜竊數(shù)額按合法用戶為其支付的電話費計算?!I竊數(shù)額不能按照罪犯最終所得的數(shù)額認定,而是應按照被盜財物的實際價值認定,應認定該公司損失的4萬元為盜竊數(shù)額。故本題選C項。本題中王某的行為并不構成詐騙罪,因為詐騙罪必須是被害人基于該錯誤認識而“自愿”地交付財物或處分財物。某公司并非因為對王某行為的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上網賬號和密碼。
      8.甲于某日晨在路邊撿回一名棄嬰,撫養(yǎng)了3個月后,聲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以3000元賣給乙。如何認定甲的行為?
      A.甲的行為構成遺棄罪
      B.甲的行為構成拐騙兒童罪
      C.甲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D.甲的行為構成拐賣兒童罪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40條第2款規(guī)定,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甲將一名撿回的棄嬰以3000元的價格出售,有販賣兒童的行為,因此甲構成拐賣兒童罪,故本題選D項。
      9.李某系A市建設銀行某儲蓄所記賬員。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時,李某發(fā)現(xiàn)本所出納員陳某將2萬元營業(yè)款遺忘在辦公桌抽屜內(未鎖)。當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內無人之機,返回所內將該2萬元取出,用報紙包好后藏到自己辦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紙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發(fā),贓款被他人找出。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既遂
      B.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未遂
      C.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既遂
      D.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未遂
      答案:C
      解析: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多次竊取的行為。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本題中,李某利用了自己的特殊身份進入作案現(xiàn)場,雖然也有利用職務之便的因素,但是取得錢財并非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因此不能構成貪污罪,只能構成盜竊罪。故排除A、B兩項。本題的關鍵是區(qū)分盜竊罪的既遂和未遂。盜竊罪是侵犯財產罪的一種,其直接侵犯被害人對自己財物的控制。在我國的傳統(tǒng)刑法理論中,判定盜竊既遂的標準是“失控說”,也就是說,只要罪犯的行為導致被害人對自己的財產失去控制,就構成盜竊罪的既遂。本題中,李某將陳某主管的營業(yè)款盜走,雖然暫時藏在“自己辦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當天也沒有帶出單位自由支配使用,但是對于陳某來說,他對這2萬元營業(yè)款已經失控,因此李某屬于盜竊既遂,故應選C項。
      10.稅務稽查員甲發(fā)現(xiàn)A公司欠稅80萬元,便私下與A公司有關人員聯(lián)系,要求對方匯10萬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結此事。A公司將10萬元匯到甲的存折上后,甲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A公司免交80萬元稅款辦理了手續(xù)。對甲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A.認定為徹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從重處罰
      B.認定為受賄罪,從重處罰
      C.認定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與受賄罪的競合,從一重處罰
      D.認定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與受賄罪,實行并罰
      答案:C
      解析:《刑法》第404條規(guī)定,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本題中,稅務稽查員甲向A公司索要10萬元賄賂后,“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A公司免交印萬元稅款辦理了手續(xù)”,完全符合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犯罪構成,故甲構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刑法》第305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guī)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xù)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本題中稅務稽查員甲向A公司索要10萬元賄賂,又符合受賄罪的犯罪構成,故甲還構成受賄罪。甲的受賄行為和徇私舞弊不征稅款行為實際上是一個行為,屬于同一行為觸犯兩個法條的想象競合犯,應從一重處罰。因此應選C.
      11.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借到M國探親的機會滯留不歸。一年后甲受雇于N國的一個專門收集有關中國軍事情報的間諜組織,隨后受該組織的指派潛回中國,找到其在某軍區(qū)參謀部工作的戰(zhàn)友乙,以1萬美元的價格從乙手中購買了3份軍事機密材料。對甲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A.以叛逃罪論處
      B.以叛逃罪和間諜罪論處
      C.以間諜罪論處
      D.以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論處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09條規(guī)定了叛逃罪。本題中,甲是在出國探親滯留境外不歸,而不是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因此甲不構成叛逃罪,故排除A、B兩項?!缎谭ā返?31條第1款規(guī)定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犯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必須具備軍人這一特殊主體身份。甲不是現(xiàn)役軍人,因此甲不構成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故排除D項?!缎谭ā返?10條規(guī)定有下列間諜行為之一,危害國家安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二)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因此選C項。
      12.張某乘坐出租車到達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幣給司機錢某,錢某發(fā)現(xiàn)是假幣,便讓張某給10元零錢,張某聲稱沒有零錢,并執(zhí)意讓錢某找零錢。錢某便將假幣退還張萊,并說:“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車錢了”。于是,張萊對錢某的頭部猛擊幾拳,還吼道:“你不找錢我就讓你死在車里”。錢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幣,找給張某90元人民幣。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使用假幣罪
      B.敲詐勒索罪
      C.搶劫罪
      D.強迫交易罪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72條規(guī)定了持有、使用假幣罪?!蹲罡呷嗣駲z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第19條規(guī)定,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4000元以上的,應予追訴?!邦}目中,甲雖然有使用假幣的行為,但是如果僅是題目中所交代的100元的話,可以不按照犯罪處理。排除A選項。《刑法》第226條規(guī)定了強迫交易罪。甲的行為顯然不符合強迫交易罪的犯罪構成,甲不構成強迫交易罪。排除D選項。敲詐勒索罪和搶劫罪在一些情況下不太容易區(qū)別。敲詐勒索罪和搶劫罪的相同點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也都可以使用暴力威脅的方法。它們的不同點在于,搶劫罪一般都是當場獲取財物,如被害人不立即交付財物,威脅的內容立即成為現(xiàn)實;以暴力威脅的敲詐勒索往往不是當場取得財物,而是事后取得財物。此外,依《刑法》第274條的規(guī)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才構成敲詐勒索罪;而搶劫罪沒有數(shù)額的要求。本題中,甲以暴力相威脅,當場劫取財物,雖然數(shù)額不大,但仍構成搶劫罪。因此選C項。
     ?。?003年)
      1.養(yǎng)花專業(yè)戶李某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圍私拉電網。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觸電,經送醫(yī)院搶救,不治身亡。李某對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答案:B
      解析: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危害結果的發(fā)生與否都不違背行為人的意愿。但直接故意是行為人希望發(fā)生危害結果,危害結果不發(fā)生就違背了行為人的意愿。而過于自信的過失是行為人不希望發(fā)生危害結果,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是違背行為人意愿的。本題中李某明知私拉電網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圍拉電網,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結果出現(xiàn)的措施,對出現(xiàn)電人的結果是一種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所以是間接故意。故選B項。
      2.甲攜帶兇器攔路搶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實施暴力,乙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聽便住手,還向乙道歉說:“對不起,認錯人了?!奔椎男袨閷儆谙铝心囊环N情形?
      A.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B.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
      C.未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D.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此題情形不屬于犯罪未遂。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此題情形屬于前者。但前者還包含兩種情形,一種是預備階段的中止,一種是實行階段的中止,實行行為是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很明顯,甲對乙實施暴力,已開始實施分則所規(guī)定的搶劫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故選D.
      3.張某在火車站候車室竊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靜處打開一看,里面沒有錢財,卻有手槍一支,子彈若干發(fā),張某便將槍支、子彈放回包內,然后藏于家中。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
      B.盜竊槍支、彈藥罪
      C.非法儲存槍支、彈藥罪
      D.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罪
      答案:A
      解析:為盜竊財物而誤盜槍支、彈藥的,定盜竊罪(可能是未遂),盜竊后將槍支彈藥私藏的,定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盜竊槍支、彈藥罪的主觀方面必須是明知是槍支而盜竊,張某不知包內是槍支、彈藥而竊取的,不構成此罪,故B選項錯誤?!皟Υ妗毙铇屩?、彈藥量大,故不選C.至于D選項,無此罪名。
      4.甲為上廁所,將不滿1歲的女兒放在外邊靠著籬笆站立,剛進入廁所,就聽到女兒的哭聲,急忙出來,發(fā)現(xiàn)女兒倒地,疑是站在女兒身邊的4男孩乙所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兒,一手用力推乙,導致乙倒地,頭部剛好碰在一塊石頭上,流出鮮血,并一動不動。甲認為乙可能死了,就將其抱進一個山洞,用稻草蓋好,正要出山洞,發(fā)現(xiàn)稻草動了一下,以為沒死,于是拾起一塊石頭猛砸乙的頭部,之后用一塊磨盤壓在乙的身上后離去。案發(fā)后,經法醫(yī)鑒定,甲在用石頭砸乙之前,乙已經死亡。依此情況,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既遂)數(shù)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未遂)數(shù)罪
      D.故意殺人罪
      答案:C
      解析:甲過失致乙死亡,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又發(fā)現(xiàn)稻草動了一下,以為乙沒死,即產生殺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塊石頭猛砸乙的頭部,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對象不能犯的未遂。D選項是因果關系錯誤的解決方式,因果關系的錯誤不影響犯罪構成。因果關系錯誤的一般情況是第一個行為是故意行為,第二個行為是過失行為,第二個行為實現(xiàn)了第一個行為所追求的目的。因而以第一個行為所指向的犯罪的既遂認定。但本案恰好相反,第一個行為是過失行為,過失行為是沒有犯罪目的的,因而這里也不存在因果關系錯誤的問題。由于行為人的認識錯誤,又故意實施了第二個行為,實際上第二個行為無法既遂(對象不能犯)。第二個行為是主體對客體認識的錯誤,成立故意殺人的未遂。第一個行為和第二個行為之間是互相獨立的關系,因而認定為數(shù)罪。所以最后的正確選項是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未遂)數(shù)罪。故選C.
      5.李某為了牟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私自復制了若干部影視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營等方式銷售,銷售金額為11萬元,其中純利潤6萬元。李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銷售侵權復制品罪
      B.侵犯著作權罪
      C.非法經營罪
      D.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答案:B
      解析:非法經營罪,特指未經許可的或未經批準的經營行為,本題中的盜版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不可能經過許可或批準。故不選C.本題中VCD不屬于偽劣產品,違反的不是產品質量管理法規(guī),故不選D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的規(guī)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個人違法所得數(shù)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于“違法所得數(shù)額較大”,構成侵犯著作權罪。該《解釋》第五條規(guī)定,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又銷售該侵權復制品,違法所得數(shù)額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權罪,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也就是說,侵犯著作權罪吸收了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所以A選項不選。
      6.某鎮(zhèn)醫(yī)院醫(yī)生賈某在為患者輸血時不按規(guī)定從縣血站提取,而是習慣于直接從獻血者身上采血后輸給患者。住院病人于某因輸了賈某采集的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血液發(fā)生不良反應死亡。賈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非法采集、供應血液罪
      B.采集、供應血液事故罪
      C.醫(yī)療事故罪
      D.過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非法采集、供應血液罪,是指違反血液制品管理法規(guī),未經有關機構許可,擅自采集、供應血液,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采集、供應血液事故罪,是指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采集、供應血液的部門,不依照規(guī)定進行檢測或者違背其他操作規(guī)定,嚴重危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故選A,C、D項與A、B項之間存在法條競合,適用特殊優(yōu)于一般原則。
      7.錢某持盜來的身份證及偽造的空頭支票,騙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盤4000張,票面金額3.5萬元。物價部門進行贓物估價鑒定的結論為:“盜版光盤無價值”。對錢某騙取光盤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錢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B.錢某的行為構成票據詐騙罪的既遂,數(shù)額按票面金額計算
      C.錢某的行為構成票據詐騙罪的未遂
      D.錢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的既遂,數(shù)額按票面金額計算
      答案:B
      解析:票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金融票據進行詐騙活動,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錢某以簽發(fā)空頭支票的方式騙取財物的,符合票據詐騙罪構成要件的客觀方面。因為票據詐騙罪和詐騙罪之間是特殊條款與普通條款的法條競合關系,根據特殊條款優(yōu)于普通條款的原則,錢某的行為不可能被認定為詐騙罪,只可能認定為票據詐騙罪。故D選項排除。至于行為人最終騙得的是盜版光盤,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與既遂。故選B.
      8.李某多次尾隨盜伐林木人員,將其砍倒尚未運走的林木偷偷運走,銷贓獲利數(shù)千元。此外,他還盜伐了他人自留地、責任田等地邊田坎種植的零星樹木5個多立方米。對李某的上述行為應當如何定罪處罰?
      A.以盜伐林木罪定罪處罰
      B.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C.以盜伐林木罪和盜竊罪定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D.以盜伐林木罪、盜竊罪和銷售贓物罪定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答案:B
      解析:依最高院《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的解釋》第9條規(guī)定,將國家、集體、他人所有并已經伐倒的樹木竊為己有,以及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種植的零星樹木,數(shù)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以盜竊罪定罪處罰。盜竊后的銷贓行為與盜竊行為之間是牽連關系,擇一重處理,不另定銷贓罪。
      9.甲因盜竊罪被捕,在偵查人員對其審訊期間,他又交待了自己與李某合伙詐騙4萬元的犯罪事實,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隱匿的地點,根據這一線索,偵查機關順利將李某追捕歸案。對甲盜竊罪的處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答案:C
      解析:立功分為一般立功與重大立功。一般立功主要表現(xiàn)為:犯罪分子到案后檢舉、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fā)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的;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xiàn)。甲構成一般立功。根據《刑法》第68條的規(guī)定,犯罪人有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李某花5000元購得摩托車一輛,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車,李同意。王某借用數(shù)周不還,李某礙于情面,一直未討還。某晚,李某乘王某家無人,將摩托車推回。次日,王某將摩托車丟失之事告訴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賠償。李某故意隱瞞真情,稱:“你要賠就賠吧?!蓖跄秤谑墙o付李某摩托車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敗露,又將摩托車偷偷賣給丁某,獲得款項3500元。李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盜竊罪
      B.詐騙罪
      C.銷售贓物罪
      D.盜竊罪和詐騙罪的牽連犯
      答案:A
      解析:此題涉及盜竊罪和詐騙罪的區(qū)別。詐騙罪(既遂)在客觀上必須表現(xiàn)為一個特定的行為發(fā)展過程: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 對方產生或者繼續(xù)維持認識錯誤 對方基于認識錯誤處分(或交付)財產 行為人獲得或者使第三者獲得財產 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取得財產的犯罪分為:違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財產的犯罪與基于被害人有瑕疵的意志而取得財產的犯罪。盜竊罪屬于前者;詐騙罪屬于后者。詐騙罪與盜竊罪的關鍵區(qū)別在于:受騙人是否基于認識錯誤處分(交付)財產。本案中受損的法益是王某的4000元錢,而王某遭受損失是李某“盜竊”自己摩托車的行為造成的,并不是實施欺騙行為造成的,因為對于王某而言,摩托車是真的丟了,不存在認識錯誤的問題。所以沒有成立詐騙罪。李某的行為應定為盜竊罪。事實上這里盜竊的是對方的“賠償”。故選A.
      11.律師王某在代理一起民事訴訟案件時,編造了一份對自己代理的一方當事人有利的虛假證言,指使證人李某背熟以后向法庭陳述,致使本該敗訴的己方當事人因此而勝訴。王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偽證罪
      B.訴訟代理人妨害作證罪
      C.妨害作證罪
      D.幫助偽造證據罪
      答案:C
      解析:A選項偽證罪的犯罪主體為“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偽證罪和訴訟代理人妨害作證罪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必須是在刑事訴訟中才能構成,所以排除AB選項。妨害作證罪和幫助偽造證據罪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是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的行為,是否有和當事人的共同偽造證據的行為,有共同行為的,幫助者應定幫助偽造證據罪,否則定妨害作證罪。本案中王某自己編造虛假證言,指使證人作偽證,應定妨害作證罪。
      12.張某的次子乙,平時經常因瑣事滋事生非,無端打罵張某。一日,乙與其妻發(fā)生爭吵,張某過來勸說。乙轉而辱罵張某并將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張某,張某起身逃跑,乙隨后緊追。張某的長子甲見狀,隨手從門口拿起扁擔朝乙的頸部打了一下,將乙打昏在地上。張某順手拿起地上的石頭轉身回來朝乙的頭部猛砸數(shù)下,致乙死亡。對本案中張某、甲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
      A.張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
      B.張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甲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
      C.張某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構成故意殺人罪,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
      D.張某和甲的行為均構成故意殺人罪
      答案:A
      解析: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甲的行為屬正當防衛(wèi)。防衛(wèi)不適時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衛(wèi),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衛(wèi)。防衛(wèi)不適時構成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乙被打昏后,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因此張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004年)
      1.韓某在向張某催要賭債無果的情況下,糾集好友把張某挾持至韓家,并給張家打電話,聲稱如果再不還錢,就砍掉張某一只手。韓某的作為:
      A.構成非法拘禁罪
      B.構成綁架罪
      C.構成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的想象競合犯
      D.構成敲詐勒索罪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38條第1、2、3款規(guī)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jié)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guī)定處罰。
      很明顯,根據《刑法》第238條第3款的規(guī)定,本題應選A項。
      2.藥店營業(yè)員李某與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藥店買藥為王某治病,李某將一包砒霜混在藥中交給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謊稱已服完。李某見王某沒有什么異常,就沒有將真相告訴王某。幾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為屬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預備
      答案:B
      解析:此題情形屬于犯罪既遂而不屬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fā)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行為人雖然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采取措施防止結果發(fā)生,但如果發(fā)生了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3.卡車司機甲在行車途中,被一吉普車超過,甲頓生不快,便加速超過該車。不一會兒,該車又超過了甲,甲又加速超過該車。當該車再一次試圖超車行至甲車左側時,甲對坐在副座的乙說,“我要嚇他一下,看他還敢超我。”隨即將方向盤向左邊一打,吉普車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機重傷,另有一人死亡。甲駕車逃離。甲的行為構成:
      A.故意殺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破壞交通工具罪
      D.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的想象競合犯
      答案:B
      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本題中,甲并無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的故意,也無破壞交通工具的故意。
      4.下列案例中哪一項成立犯罪未遂?
      A.甲對胡某實施詐騙行為,被胡某識破騙局。但胡某覺得甲窮困潦倒,實在可憐,就給其3000元錢,甲得款后離開現(xiàn)場
      B.乙為了殺死劉某,持槍尾隨劉某,行至偏僻處時,乙向劉某開了一槍,沒有打中;在還可以繼續(xù)開槍的情況下,乙害怕受刑罰處罰,沒有繼續(xù)開槍
      C.丙綁架趙某,并要求其親屬交付100萬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罰處罰,將趙某釋放
      D.丁抓住婦女李某的手腕,欲綁架李某然后出賣。李為脫身,便假裝說:“我有性病,不會有人要?!倍⌒乓詾檎?,于是垂頭喪氣地離開現(xiàn)場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3條第1款的規(guī)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A選項成立犯罪未遂,甲后來得到的3000元錢不是因詐騙而來的。第24條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和未遂的區(qū)別是:“能達目的而不欲”時是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B選中乙還有殺死劉某的機會,但是因為擔心承擔刑事責任而沒有繼續(xù)開槍,成立犯罪中止。D項中丁的行為和B項的乙相同,一樣構成犯罪中止。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扣押人質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C選項中丙已經將趙某綁走,且提出了勒索,此時綁架罪已經即遂,盡管丙主動將趙某釋放,也不影響其犯罪構成,只不過會在量刑的時候予以考慮。
      5.個體戶甲開辦的汽車修理廠系某保險公司指定的汽車修理廠家。甲在為他人修理汽車時,多次夸大汽車毀損程度,向保險公司多報汽車修理費用,從保險公司騙取12萬余元。對甲的行為應如何論處?
      A.以詐騙罪論處
      B.以保險詐騙罪論處
      C.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D.屬于民事欺詐,不以犯罪論處
      答案:A
      解析:保險詐騙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汽車修理廠的甲顯然不符合構成保險詐騙罪的條件,所以B不應選。合同詐騙罪采用的是特定的手段,即利用簽訂、履行合同的方式進行詐騙,而甲也沒有上述行為,不構成合同詐騙罪。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甲為他人修理汽車時,多次夸大汽車毀損程度,騙取保險公司12萬余元,具有非法占用他人財產的目的,且數(shù)額特別巨大,因此構成犯罪。所以本題應該選A而排除掉D項。
      6.甲15周歲,系我國某邊鎮(zhèn)中學生。甲和乙一起上學,在路上撿到一手提包。打開后,發(fā)現(xiàn)內有1000元錢和4小袋白粉末。甲說:“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樣。我在電視上看過,這東西就是白粉,我們把它賣了,還能發(fā)一筆財?!倍怂鞂?袋白粉均分。甲先將一袋白粉賣與他人,后在學校組織去鄰國旅游時,攜帶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為:
      A.構成走私毒品罪
      B.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構成販賣毒品罪
      D.構成走私、販賣毒品罪
      答案:C
      解析:甲是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甲明知其撿到的是毒品,仍然賣給他人,所以構成販賣毒品罪。其實到這里本題的答案就可以選出來了,因為甲的年齡只有15周歲,只對販賣毒品罪負刑事責任,所以本題選C項。排除甲的年齡因素,僅僅考慮其行為,也是構成走私毒品罪的,只不過因為甲年齡為14周歲到16周歲之間,故此對走私毒品罪不負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有證據能夠證實已構成走私、販賣、運輸、制造、窩藏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種罪,即以該罪論處,而不應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所以B是錯誤的。
      7.下列哪一種行為可以構成偽證罪?
      A.在民事訴訟中,證人作偽證的
      B.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偽造證據的
      C.在刑事訴訟中,證人故意作虛假證明意圖陷害他人的
      D.在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的
      答案:C
      解析: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以構成偽證罪一定是在刑事訴訟中,A是要排除掉的。該罪的構成主體是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都是不能構成偽證罪的。綜上,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8.1998年11月4日,甲到娛樂場所游玩時,將賣淫女乙(1984年12月2日生)帶到住所嫖宿。一星期后甲請乙吃飯時,乙告知了自己年齡,并讓甲到時為自己過生日。飯后,甲又帶乙到住處嫖宿。甲的行為屬于:
      A.奸淫幼女罪
      B.強奸罪
      C.嫖宿幼女罪
      D.應受治安處罰的嫖娼行為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60條第2款規(guī)定了嫖宿幼女罪。嫖宿幼女罪是指在嫖娼時,與不滿14周歲的賣淫幼女發(fā)生性行為的行為。所以本題應該選C項。
      9.羅某犯放火罪應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此時人民法院對羅某還可以適用的附加刑是:
      A.罰金
      B.剝奪政治權利
      C.沒收財產
      D.賠償經濟損失
      答案:B
      解析:《刑法》第56條規(guī)定,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險物質)、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故B對。刑法第114、115條的規(guī)定,犯本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故AC錯,賠償經濟損失不屬于附加刑。故D錯。
      10.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甲違反海關法規(guī),將大量黃金運輸進境,不予申報,逃避關稅。甲的行為成立走私貴重金屬罪
      B.乙生產、銷售劣藥,沒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但銷售金額超過了5萬元。乙的行為成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C.丙在自己的35名同學中高息攬儲,吸收存款100萬元,然后以更高的利息貸給他人。丙向其同學還本付息后,違法所得達到數(shù)額較大標準。丙的行為成立非法經營罪與高利轉貸罪的想象競合犯
      D.承擔資產評估職責的丁,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后,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丁的行為構成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應實行數(shù)罪并罰
      答案:B
      解析:走私貴重金屬罪單指非法運輸“出境”的行為,而A項中甲的行為是“進境”所以不構成走私貴重金屬罪,而且根據我國現(xiàn)行刑法的規(guī)定,A項中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B對,生產、銷售偽劣藥罪要求“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故B不構成生產、銷售偽劣藥罪,但因其“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所以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C項的情形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高利轉貸罪表現(xiàn)為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故C不構成高利轉貸罪。非法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物資、金銀、對外貿易及工商的管理秩序,故C不構成非法經營罪。D是錯誤的,丁的行為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犯本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中介組織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因此”收受他人財物“是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加重犯,不并罰。
    相關閱讀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