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一段時間,接觸過一點東西,所以就想說點。
昨天上刑法,課上的很抽象,反應(yīng)顯得很激烈。在課上,對他的一些話,自己很有感觸。主題仍然是刑法的司法解釋時間效力,拿個法條本來來回回研究。一個男生在他的慫恿下,勇敢發(fā)出了疑問,提出了觀點。忽然,后面一個女孩提出了反面觀點??吹贸鰜?,他很是高興?!霸诩彝ケ┝?,不一定是男對女的實施暴力,也會有女的對男的實施暴力。而且,程度也可能會更嚴重?!鳖D了頓,“你知道,一般男的為什么打女的嗎?”舉目四望,匯集的都是渴求的眼光,“語言暴力!”哄的一聲,笑聲四起,樂翻了!
“呵呵,當然不是說這位男生了!”
提疑問的男生頓時紅臉埋頭,哎,這一節(jié)課??!
等笑聲漸小,他又說了,“現(xiàn)在,這兩位同學的觀點相對了!還有那位同學要發(fā)言?到底是那一方合理呢?”
美國是英美法系國家,法官和律師注重歸納推理,尤其是以往判例的觀點提取。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法律從業(yè)人員一般從法條出發(f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奔仁亲⒅匮堇[推理。這個背景非常重要,對于法學教育的規(guī)范與改進非常重要。
回到上面的美國教學方法。我覺得本意很好,洋為中用嘛!但覺得有點變味,美國的jd是職業(yè)教育。法官在斷案中起著消極的作用,律師的能力就凸顯出來了。于是,老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挑釁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攻擊性的觀點對抗,有利于學生在以后職業(yè)中能積極主動,在訴訟進程中能游刃有余。“律政狂鯊”這個電視劇的名字翻得蠻好的。
它,拿的是研究生文憑:研究生階段上的是法律本科教育,目標是復合型高級法律實務(wù)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前有博士,后有法學碩士,目標其實蠻多的。
回到問題,既然是高級實務(wù)人才,為什么在美國比較興的蘇格拉底式**,在我上的課堂上不成呢。哈,答案在上課的內(nèi)容。大部分的課是本科式教育,小部分為法學研究生教育。偏偏,這門刑法學,正是法學碩士教育。于是,一上門老師就給我們“刑法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整了6個學時。A同學說,“明年我要過司考,但案例卻沒講,天天給我文字游戲!”既然是實務(wù)人才,實務(wù)應(yīng)為第一要務(wù),但本科式教育與研究生式教育的夾雜,表露了教育機構(gòu)的矛盾心理。最后,也就出現(xiàn)了我的疑問——什么樣的法學教育是我需要的?
本科,最大的成才阻力來自于司考。沒有文憑就沒有司考資格,如是,法學本科應(yīng)屆畢業(yè)生只能干瞪眼別人樂呵呵地跑向律所,登法院。而且,在學校拿的都理論知識,實務(wù)少之又少。實務(wù)方面的知識,國家有計劃地調(diào)整到律所、法院等實務(wù)機構(gòu)和單位,把實務(wù)教學任務(wù)和成本通過司考轉(zhuǎn)給了社會。于是,理論人才出得快,也多。當然,死得也快,因為沒有司資格證。
研究生,更逗了。好像左的,右的思想在左右掙扎,萬般痛苦,相互妥協(xié),產(chǎn)出了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兩個兒子。在中國是講究論資排輩的,大的自然不順嫩的,盡管小的看起來更有前途。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輿論漸起,相互排斥。
博士,也不妙了。博士嘛,理論也多了點,那就排名號吧。不止排國內(nèi)的,還要排國外的。累啊,怎么都不能停歇的。
法學,是一門職業(yè)教育。這是我的觀點,學以致用,何況能生殺予奪的職業(yè)。理論再完美,也只是空中樓閣,供路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呵呵,媒體的菜料。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最缺的不是理論,實踐。但幾十年前的教育目標,現(xiàn)在也該改改了。
司考是一個指揮大棒,也是理論與實務(wù)的分界。但渴求人才的律所和法院,好像也不著急。司考率有10%了,每年也有一大批“法律人才”,儲備都溢了。老賀不是說,學法之人如過江之鯽。多過牛毛的狀況,誰都會被嚇著的。
整天嚷著推進法治進程的一幫狂熱分子,為祖國的“依法治國”奮斗不已,卻從不為指揮自己狂熱的腦子推進一下。迷迷糊糊,恍恍惚惚,自沉卻莫可名狀。
聽說,最近司考也要改革了。
想這么多,還是有點亂。到現(xiàn)在,自己也沒給自己答案,什么樣的法學教育觀呢?……
忽然又想到新聞了,老行當??!又想說,又不想說,真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