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題
【案例1】
背景材料
某下立交工程采用地道方式穿越街道和鐵路客技站。地道總長450m,其中南引道長120m,北引道長150m,箱體長200m。本工程地處鐵路、地面道路和高架路交錯的復雜地段,因為在本施工期間不能中斷鐵路、街道的雙向交通,故應采用鐵路線下箱涵頂進和街道上半幅路面翻交等施工方法使地道全線貫通。
本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地面標高在+2.5~+3.3m之間,地下水位在+2.60~0.79m之間,屬潛水層類型。箱涵地道工程地段的地質狀況比較、古河道發(fā)育、其最大埋深達30m,地道位于灰色砂質粉土層上。
本工程范圍內地下管線較多,類型有雨水管、上水管和煤氣管等。鐵路圍墻內有鐵路系統(tǒng)的各類管線。地道兩側有居民、工廠、酒店等建筑物,據(jù)地道10~20m左右。工程施工時的基本情況如下:
1.由于本地段工程降水任務重,決定將工程降水任務分包給專業(yè)隊伍,項目經理部要求將地下水降到基坑底板1.0m以下,其他方面基本不加干預;
2.因逆作法箱涵部分管線多,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加深層攪拌樁的隔水帷幕形式作為主要阻水措施;
3.鐵路過軌段箱涵頂進施工采取了如下方法:
(1)箱涵頂進后靠可用拉森板樁,組成小咬口振入。后靠拉森板樁寬度與工作坑內凈尺寸一致,兩側各一排。兩樁之間上部用組合工字鋼作圍檁;
(2)坑底挖到標高后,修筑滑板鋸齒槽,事前要挖好排水明溝和集水井;
(3)滑板養(yǎng)護后,涂刷減摩擦劑;
(4)在滑板兩側距箱涵20cm處,設置鋼筋混凝土導向墩,與滑板連接成整體。
問題:
1.本工程施工應作哪些前期工作?
2.簡述本工程地道施工方法。
3.請補充完成鐵路過軌段箱涵頂進施工方法。
4.簡述在鉆孔灌注樁外側設置深層攪拌樁隔水帷幕的作用及布置形式。
5.簡述坑內井點降水的作用和布置形式。
6.簡述箱涵頂進的技術措施要點。
7.項目經理部對分包方的要求是否全面。
8.總包和分包之間的安全責任是如何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