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
【正確答案】錯
【答案解析】(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處理方法(不考慮增值稅):①如果為換出資產而發(fā)生的相關稅費,則計入換出資產處置損益;②如果為換入資產而發(fā)生的相關稅費,則計入換入資產的成本。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處理方法(不考慮增值稅):無論是為換出資產而發(fā)生的相關稅費,還是為換入資產而發(fā)生的相關稅費,均計入換入資產的成本。
【該題針對“非貨幣性交換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界定”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錯
【答案解析】應先判斷該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yè)實質以及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收到的補價)。
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收到的補價)。
【該題針對“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對
【答案解析】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yè)實質時,企業(yè)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fā)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
【該題針對“商業(yè)實質的判斷”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對
【答案解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雖具有商業(yè)實質但所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的價值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確認損益。
【該題針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錯
【答案解析】在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的情況下,涉及補價的多項資產交換與單項資產交換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需要對換入各項資產的價值分配,其分配方法與不涉及補價的多項資產交換的原則相同,即按各項換入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換入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進行分配,以確定換入各項資產的入賬價值。
【該題針對“涉及多項資產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錯
【答案解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該題針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對
【答案解析】因為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出售的實質,不確認處置損益。
四、計算題
1.
【正確答案】長虹公司(收到補價方)
(1)判斷交易類型
長虹公司支付的補價200/(1800+200)×100%=10%<25%,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2)計算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長虹公司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1800+200+1800×17%=2306(萬元)
(3)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2306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8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00×17%)306
銀行存款 2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850
存貨跌價準備150
貸:庫存商品2000
SK公司(支付補價方)
(1)判斷交易類型
SK公司收到的補價200/2000×100%=10%<25%,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2)計算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2000-200-306=1494(萬元)
(3)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149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06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
銀行存款 2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000
投資收益[2000-(2000-50)] 50
【該題針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1)該項交易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
A公司(收到補價方):
借:固定資產——貨運汽車(160-10)150
累計攤銷 50
銀行存款 10
貸:無形資產150
營業(yè)外收入[160-(150-50)] 60
B公司(支付補價方):
借:固定資產清理 140
累計折舊60
貸:固定資產――貨運汽車 200
借:無形資產 16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40
銀行存款 10
營業(yè)外收入?。?50-(200-60)] 10
(2)該項交易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
A公司(收到補價方):
借:固定資產——貨運汽車(150-50-10)90
累計攤銷50
銀行存款10
貸:無形資產 150
B公司(支付補價方):
借:固定資產清理 140
累計折舊60
貸:固定資產——貨運汽車 200
借:無形資產(200-60+10)15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40
銀行存款10
【該題針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處理”,“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公允價值不可靠計量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1)支付補價10萬元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補價之和200萬元的比例為5%,小于25%,應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核算。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總額=190+10=200(萬元)
設備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50/(50+150)=25%
無形資產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150/(50+150)=75%
則換入設備的入賬價值=200×25%=50(萬元)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200×75%=150(萬元)
(2)甲公司編制的有關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設備 50
無形資產15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30
投資收益30
貸:長期股權投資250
銀行存款 10
(3)假設上述交易不具有商業(yè)實質。
支付補價10萬元占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補價之和230萬元的比例為4.3%,小于25%,應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核算。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總額=250-30+10=230(萬元)
設備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40/[(80-40)+170)]=19.05%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170/(40+170)=80.95%
則換入設備的入賬價值=230×19.05%=43.82(萬元)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230×80.95%=186.18(萬元)
編制甲公司的賬務處理:
借:固定資產——設備 43.82
無形資產186.18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3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50
銀行存款10
【該題針對“涉及多項資產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五、綜合題
1.
【正確答案】(1)2007年4月1日,甲公司接受投資
借:固定資產--設備 200
貸:實收資本(800×20%) 16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40
(2)2007年5月1日,購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2.8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14(17+2×7%)
貸:銀行存款 120(117+3)
(3)2007年12月,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A產品的估計售價225-A產品的估價銷售費用及稅金10=215(萬元),用新型材料生產A產品的生本=150+100=250(萬元)。由于新型材料的價格下降,表明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215萬元低于其成本250萬元,按照可變現凈值與成本孰低的計量原則:
新型材料的可變現凈值=A產品的估計售價225-將新型材料加工成A產品尚需投入的成本100-A產品的估價銷售費用及稅金10=115(萬元)。
新型材料的可變現凈值115萬元,低于其成本15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5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5
貸:存貨跌價準備 35
(4)2007年12月31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007年應計提折舊額=200×2/5×8/12=53.33(萬元),計提折舊后,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146.67萬元。因可收回金額為140萬元,需計提6.67萬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6.67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6.67
計提減值準備后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40萬元。
(5)2008年7月1日,出售原材料
結轉存貨跌價準備35×(70/150)=16.33(萬元)
借:銀行存款 58.5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53.67
存貨跌價準備 16.33
貸:原材料 70
(6)6.4/100=6.4%<25%,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2008年9月5日,用設備換入工程物資
計算設備換出前的賬面價值
2008年1~9月計提的折舊額=140×2/4×9/12=52.5(萬元),換出設備前的賬面價值為=140-52.5=87.5(萬元)。
甲公司換入鋼材的入賬價值=87.5-6.4=81.1(萬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 87.5
累計折舊 105.83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6.67
貸:固定資產 200
借:工程物資――鋼材 81.1
銀行存款6.4
貸:固定資產清理 87.5
【該題針對“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公允價值不可靠計量處理”,“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處理”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