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乱中文字幕久热,午夜天堂电影在线,亚洲91最新在线,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center id="w8c0s"><optgroup id="w8c0s"></optgroup></center>
  • <dl id="w8c0s"><small id="w8c0s"></small></dl>
    <dfn id="w8c0s"><source id="w8c0s"></source></dfn>
    <abbr id="w8c0s"><kbd id="w8c0s"></kbd></abbr>
  • <li id="w8c0s"><input id="w8c0s"></input></li>
    <delect id="w8c0s"><td id="w8c0s"></td></delect>
    <strike id="w8c0s"><code id="w8c0s"></code></strike>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233網(wǎng)校>中級會計師考試>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學習筆記

    2011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預習講義(53)

    來源:233網(wǎng)校 2010年9月6日
    導讀: 導讀:本資料是2011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預習講義“合并財務報表綜合舉例”知識點的預習指導??荚嚧缶庉嬜V大考生學習進步!

      6.S公司20×8年實現(xiàn)凈利潤10 000 000元,計提法定盈余公積1 000 000元,分派現(xiàn)金股利6 000 000元,其中:向P公司分派現(xiàn)金股利4 800 000元。向其他股東分派現(xiàn)金股利1 200 000元,未分配利潤為3 000 000元。S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資本公積的金額為750 000元。20×8年12月31日,S公司股東權益總額為39 750 000元,其中股本為20 000 000元,資本公積為15 750 000元,盈余公積為1 000 000元,未分配利潤為3 000 000元。

      20×8年12月31日,P公司個別資產(chǎn)負債表中對S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為30 000 000元,擁有S公司80%的股份(假定未發(fā)生減值)。P公司在個別資產(chǎn)負債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該項長期股權投資。

      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規(guī)定,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可以將對S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guī)定,投資企業(yè)在采用權益法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chǎn)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在本例中,P公司在編制20×8年合并財務報表時,應當首先根據(jù)P公司備查簿中記錄的S公司可辨認資產(chǎn)、負債在購買日(20×8年1月1日)的公允價值的資料(見表19-2),調整S公司的凈利潤。按照P公司備查簿中的記錄,在購買日,S公司可辨認資產(chǎn)、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存在差異僅有一項,即甲辦公樓,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為1 000 000元(7 000 000-6 000 000),按年限平均法每年應補計提的折舊額為50 000元(1 000 000÷20)。假定甲辦公樓用于S公司的總部管理。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應作的調整分錄如下:

      (12)借:管理費用 50 000

        貸: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 50 000

      注:《關于企業(yè)重組業(yè)務企業(yè)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規(guī)定,企業(yè)股權收購時,收購方取得的股權(即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即意味著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在初始確認時與其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實際上代表了子公司的各項資產(chǎn)、負債,也即意味著子公司的各項資產(chǎn)、負債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在稅收上實際是按公允價值確定計稅基礎的,與會計上相同,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因此,母公司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不需要對子公司該項固定資產(chǎn)及其折舊確認遞延所得稅影響或所得稅影響。

      據(jù)此,以S公司20×8年1月1日各項可辨認資產(chǎn)、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抵銷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損益后,重新確定的20×8年凈利潤為:

      10 000 000-(10 000 000-8 000 000)-(3 000 000-2 700 000)+100 000+

      (1 300 000-1 200 000)-10 000-50 000=10 000 000-2 000 000-300 000+

      100 000+100 000-10 000-50 000=7 840 000(元)

      注意:有兩步大調整,第一步是可變認凈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的調整,也就是分錄(12);第二步是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xiàn)利潤的調整,不考慮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影響的所得稅費用,也就是不考慮(5)、(7)、(10)對所得稅的影響;不考慮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對應的所得稅費用,也就是(19)不考慮。只考慮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xiàn)內部利潤。

      有關調整分錄如下:

      (13)確認P公司在20×8年S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7 840 000元中所享有的份額6 272 000元(7 840 000 × 80%)。

      借: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 6 272 000

        貸:投資收益——S公司 6 272 000

      (14)確認P公司收到S公司20×8年分派的現(xiàn)金股利,同時抵銷原按成本法確認的投資收益4 800 000元。

      借:投資收益——S公司 4 8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 4 800 000

      (15)確認P公司在20×8年S公司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中所享有的份額600 000元(資本公積的增加額750 000×80%)。

      借: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 6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S公司 600 000

      (13)~(15)合并調整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 2 072 000

        貸:投資收益——S公司 1 472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S公司 600 000

      注:如果(13)~(15)這三筆分錄的調整變?yōu)?0×9年,那么投資收益就要作為未分配利潤的期初數(shù)進行反應。

      經(jīng)過上述調整,P公司對S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經(jīng)調整后的20×8年12月31日金額為32 072 000元(投資成本30 000 000元+權益法調整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2 072 000元),S公司經(jīng)調整的20×8年12月31日股東權益總額為38 590 000元,具體調整如下:

      股東權益賬面余額39 750 000元-調整前未分配利潤3 000 000元+(調整后凈利潤7 840 000元-分配的現(xiàn)金股利6 000 000元-按調整前計提的盈余公積1 000 000元)+甲辦公樓購買日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差額1 000 000元=36 750 000+840 000+1 000 000=38 590 000(元)

      注:股東的賬面余額有兩個是不變的,第一,提取的盈余公積,第二分配的現(xiàn)金股利。一般變化的是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調整后的股東權益總額=調整前的股東權益-調整前的利潤+調整后的利潤+購買日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差額部分

      S公司股東權益中20%的部分,即7 718 000元(股東權益調整后余額38 590 000元×20%)屬于少數(shù)股東權益,在抵銷處理時應作為少數(shù)股東權益處理。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抵銷分錄如下:

      (16)借:股本 20 000 000

      資本公積——年初 16 000 000

      ——本年 750 000

      盈余公積——年初 0

      ——本年 1 000 000

      未分配利潤——年末 840 000

      商譽 1 2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32 072 000

      少數(shù)股東權益 7 71 8 000

      注:商譽是購買日就確定的,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是調整后的數(shù)額,長期股權投資也是調整后的數(shù)額。

      需要說明的是:

      一是商譽金額應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yè)合并》的規(guī)定確定,本例中商譽1 200 000元=P公司購買日(20×8年1月1日)支付的合并成本30 000 000元-(購買日S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總額35 000 000元+S公司固定資產(chǎn)公允價值增加額1 000 000元)×80%。

      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yè)整體轉讓或清算時,準予扣除。同時,《關于企業(yè)重組業(yè)務企業(yè)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規(guī)定,企業(yè)股權收購時,收購方取得的股權(即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即意味著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在初始確認時與其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而商譽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組成部分,也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因此,在商譽不發(fā)生減值的期間,企業(yè)不需要對其確認遞延所得稅影響。

    相關閱讀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