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胡椒
【拼 音】:HUJIAO
【英文名】:Pepper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
【功 效】:溫中下氣,產(chǎn)后腹痛,跌仆腫痛,浮熱牙痛,解食物毒。
【主 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
【性味歸經(jīng)】:辛,熱。 ①《唐本草》:“味辛,大溫,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辛,熱,有毒?!?/P>
入胃、大腸經(jīng)。 ①《本草經(jīng)疏》: “入手、足陽明經(jīng)?!?②《本草匯言》:“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 ③《本草便讀》:“入肺、胃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l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置膏藥內(nèi)貼之。
【用藥忌宜】:陰虛有火者忌服。 ①《海藥本草》:“不宜多服,損肺?!?②《本草備要》:“多食發(fā)瘡痔、臟毒、齒痛目昏。” ③《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被血墮胎,發(fā)瘡損目,故孕婦及陰虛內(nèi)熱,血證痔患,或有咽喉口齒目疾者皆忌之。綠豆能制其毒?!?BR>
【藥物配伍】:配高良姜,驅(qū)胃寒效著。配干姜,治療脾胃受寒,中陽不振,脘腹冷痛,寒瀉冷痢。配當歸,補血活血,胡椒散寒止疼,相須為用,治療產(chǎn)后氣血阻滯,少腹冷痛。配肉桂,用于命門火衰,少陰沉寒,浮熱牙疼。配蘇木,活血化瘀,溫通經(jīng)脈,治療跌仆損傷,血凝腫疼。配綠豆,解毒力強。
【別 名】:昧履支(《酉陽雜俎》)、浮椒(《東國寶鑒》)、玉椒(《通雅》)
【處方名】:胡椒 、白胡椒、胡椒粉、椒、黑胡椒
【商品名】:黑胡椒:又名黑川、黑古月。當果穗基部的果實開始變紅時,剪下果穗,曬干或烘干后,變成黑褐色。然后取下果實,即為黑胡椒。
白胡椒:又名白川、白古月。在全部果實均變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shù)天,擦去外果皮,曬干,表面呈灰白色,即為白胡椒。
以上商品以粒大、飽滿、干燥、油性大、氣味濃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qū)有引種。國內(nèi)產(chǎn)于廣東、廣西及云南等地。國外產(chǎn)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南部、泰國、越南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當果穗基部的果實開始變紅時,剪下果穗,曬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實,通稱“黑胡椒”。如全部果實均已變紅時采收,用水浸質(zhì)數(shù)天,擦去外果皮,曬干,則表面呈灰白色,通稱“白胡椒”。
【拉丁名】:藥材Fructus Piperis原植物Piper nigrum L.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打碎,或研成細粉。
【考 證】:出自《唐本草》。
【生藥材鑒定】:①黑胡椒又名:黑川。為近圓球形果實,直徑 3~6毫米。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微細突起的按頭遺跡,基部有自果軸脫下的疤痕。外果皮及中果皮質(zhì)松脆,易剝落,內(nèi)果皮薄殼狀而稍堅硬??v切面大部分為淡黃棕色或黃白色、堅硬而稍帶粉性的外胚乳,靠近頂端有細小的胚及內(nèi)胚乳,外胚乳通常中央顏色較淺,并具有空隙。氣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以粒大、飽滿、色黑、皮皺、氣味強烈者為佳。 ②白胡椒(《綱目拾遺》)又名:白川。為近圓球形果核,直徑3~6毫米。表面灰白色,平滑,頂端略扁或微凹,基部多少隆起,有時顯黑棕色斑。四周有縱走的脈紋10~14條。內(nèi)果皮及種子的性狀均與黑胡椒同。以個大、粒圓、堅實、色自、氣味強烈者為佳。顯微鑒定:黑胡椒橫世面:外果皮由1列表皮細胞及1~ 3列下皮細胞組成;下皮細胞壁薄,其間石細胞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石細胞黃色,類長方形、類圓形、類長圓形,直徑15~40μm,壁厚約11μm,孔溝明顯,有的可見層紋,有的含棕色物。中果皮較寬廣,有大型油細胞分布;維管束細小,其內(nèi)側(cè)薄壁細胞較小,切向延長,壁微木化,最內(nèi)1列木化薄壁細胞間嵌有油細胞,斷續(xù)成環(huán)。內(nèi)果皮為1列石細胞,類長形或類方形,外壁薄,內(nèi)壁物厚;頂面觀類多角形。種皮為2~3列壓縮狀長形細胞,淡黃色或黃棕 色,外胚乳為寬廣的薄壁組織,最外被有一層透明的角質(zhì)層,其下2~3列薄壁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再向內(nèi)的薄壁細胞含細小淀粉粒;油細胞散列,含黃綠色揮發(fā)油。白胡椒以個大、色白、氣味強烈者為佳。黑胡椒以粒大、飽滿、色黑、皮皺、氣味強烈者為佳。有報道,用高效液相色譜漢測定云南、北京廣西、遼寧、廣東等市售黑、白胡椒(共10 批)的胡椒堿含量,表明黑、白胡椒無明顯差異,其中8批均在4.2%以上,2批在3%以上。建議黑、白胡椒中胡椒堿含量標準以不少于3.0%為宜。
【中藥化學(xué)成分】:含胡椒堿(Piperine)、胡椒脂堿(Chavicine)、胡椒新堿(Piperanine),揮發(fā)油含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葛縷醇(Dihydrocarveol)、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隱品酮(Cryptone)、一種分子式為 C10 H18 O的醇類化合物、順—對—孟烯—醇—(cis-p-2-Menthen—1-ol)、順—對—孟二烯—醇—(cis-p-2,8-Menthadien—l—ol)及反—松香芹醇(trans—PinocarveoI)等。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約5%~9%,其中有胡椒林堿(piperyline)、胡椒油堿A、B、C(piperoleine A,B,C)。別由胡椒油樹脂中分得胡椒新堿(piperanine)。從白胡椒中分出五種酚性酰胺化合物可做食用抗氧劑。果實尚含揮發(fā)油,白胡椒約0.8%,黑胡椒 1.2%~2.6%;油中主為胡椒醛(piperonal)、二氫香芹醇(dihydrocarveol)、β-石竹烯(β-caryoqhyllene)、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oxide)、 d-苧烯(l-limonene)及隱品酮等。
【中藥化學(xué)鑒定】:(1)取本品粉末置載玻片上,先滴加乙醇1~2滴,待稍干,滴水少許,加蓋玻片,則于邊沿處出現(xiàn)胡椒堿針晶。(2) 取本品粉末或切片,滴加濃硫酸顯紅色,后變?yōu)榧t棕色。(檢查胡椒堿)(3) 薄層層析: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5ml,密塞振搖,冷浸過夜,濾液供點樣,以胡椒堿的氯仿溶液作對照。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已烷-乙酸乙酯(6:4)展開,噴改良碘化鉍鉀試液,胡椒堿班點顯黃棕色。(檢查胡椒堿)②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密塞振搖,冷浸過夜,濾液回收至干,殘渣用石油醚1ml溶解為供試液;胡椒醛溶于石油醚作對照品溶液。取供試液50μl,對照品溶液少量,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醚(8:2)展開,噴2,4-二硝基苯肼試液顯色。胡椒醛斑點顯桔紅色。 (檢查胡椒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