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而言,主要考察的內(nèi)容就是考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積累程度與控場應變能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度,還是得多學多練,學霸君準備了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冰川、海浪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啟發(fā)。
此題目為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一、考題回顧
題目:《冰川、海浪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運用案例導入法,向?qū)W生展示中國普陀山海島的梵音洞景觀,并提問學生梵音洞是如何形成的?引發(fā)學生思考,以此導入本節(jié)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讀圖分析
【教師活動】給學生展示西歐典型冰川侵蝕峽灣景觀圖和香港金島海岸的巖石,提問學生這兩個地方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樣的景觀。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其它類型的侵蝕作用進行分析,得出這兩處景觀形成的原因是冰川作用和海浪作用。
【教師活動】教師再次展示冰斗、角峰、U形谷、海蝕崖、海蝕柱和海石拱橋的景觀圖進一步請學生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思考,這些景觀是由冰川和海浪的哪種作用產(chǎn)生。
【學生活動】學生交流討論并得出結果,由侵蝕作用產(chǎn)生。
【教師講解】除了上節(jié)課所學的幾種侵蝕作用,在海岸地區(qū)和高緯度、高山地區(qū)也存在兩種侵蝕作用就是冰川侵蝕和海浪侵蝕作用。
(二)形成過程探究
【教師活動】教師在多媒體播放海浪對沿海地區(qū)地貌侵蝕過程視頻,請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海浪侵蝕的過程以及對沿海地貌的影響是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視頻并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師講解】海浪攜帶沙礫對海岸的沖擊和磨蝕作用,叫做海蝕作用。海浪對海岸侵蝕形成的陡壁叫做海蝕崖;在海蝕崖底部形成的凹槽叫做海蝕穴;隨著海蝕崖的后退,在海蝕崖前面形成的寬緩的、微微上凸并向海傾斜的平臺叫做海蝕平臺;海蝕崖后退過程中,一些巖石殘留并突兀于海蝕平臺之上,像一個個巖柱,稱為海蝕柱;海浪侵蝕海岸形成的拱橋叫做海蝕拱橋。
【教師活動】教師繼續(xù)在多媒體播放冰川的變化對高山地區(qū)地貌侵蝕過程視頻,請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冰川侵蝕的過程以及對地貌的影響是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視頻并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師講解】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qū),冰雪積累到一定厚度,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地表移動,形成冰川。冰川對地面侵蝕形成的谷地叫做冰川谷地,冰川谷地多呈“U”形,故稱為冰川U谷;兩條冰川谷地之間的陡峭山脊叫做刃脊;在冰川源頭,由于冰雪侵蝕形成的斗狀洼地叫做冰斗;多個冰斗之間的尖銳山峰叫做角峰。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四人為以小組交流討論,我國有哪些冰川侵蝕和海浪侵蝕形成的景觀。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進行總結并展示成果。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內(nèi)容。
作業(yè):請學生課后通過調(diào)查訪問和查找資料,了解家鄉(xiāng)某種典型地貌的形式和變化,并分析原因。
板書設計
略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wǎng)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