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達・芬奇》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 河北省石家莊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達·芬奇
2.內(nèi)容:
達·芬奇因出生于佛羅倫薩郊區(qū)的芬奇小鎮(zhèn)而得名。他15歲開始接受繪畫和雕塑訓練,同時學習機械工藝,后來又學習解剖學,25歲時已名滿天下。他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兼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fā)明家于一身,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文藝復興三杰”。有人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達·芬奇的繪畫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極負盛名。前者取材于《圣經(jīng)》故事。耶穌在受難前夜,與12個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突然說他們中有人出賣了他。畫面描述了耶穌說此話時諸門徒的各種反應:或驚愕,或憤慨,或悲嘆,或相互議論,或急于表白。猶大驚慌失措的神情與耶穌的鎮(zhèn)定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后的晚餐》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肖像畫。畫中少婦目光神奇而專注,面頰柔潤而微紅,似有若無的笑容,讓人琢磨不透。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nèi)完成試講內(nèi)容。
(2)介紹達·芬奇的人文思想。
(3)有必要的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
1.說明歐洲人文主義發(fā)展的脈絡線索。
2.作為歷史老師,要如何選擇有效史料展開教學?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為學生講解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達·芬奇身上。
教師介紹:達·芬奇十四歲那年,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他讓達·芬奇從畫雞蛋開始不斷練習。有一次,達·芬奇問老師:“為什么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竟σ毜疆嫻P能熟練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教師過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練習,達·芬奇最終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今天我們便一起走進達·芬奇看看他擁有怎樣傳奇的人生和瑰麗的作品。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達·芬奇的一生
過渡:與我們學習過的但丁一樣,達·芬奇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藝術家。
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我們上節(jié)課的所學知識說說達·芬奇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工商業(yè)得到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而當時羅馬教廷卻束縛人性,最終引發(fā)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旨在解放人性,倡導享受現(xiàn)世生活的文藝復興運動。
教師播放關于達·芬奇生平的紀錄片并提問:達·芬奇除了畫家之外還要哪些身份?
學生根據(jù)視頻并結合教材可知回答:達·芬奇從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當中,接受了很好的藝術熏陶,年少成名的達·芬奇不滿足僅僅做一名畫家,同時還是優(yōu)秀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fā)明家。同時他也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三杰”。
(二)達·芬奇代表作賞析
過渡:關于達·芬奇最為著名的便是他留下的不朽畫作,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最著名《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教師提問:結合教材及所學思考,這兩幅作品分別表現(xiàn)了怎樣的內(nèi)容?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自由交流討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最后的晚餐》呈現(xiàn)的是耶穌受難前與12門徒共進晚餐的畫面,畫面上一共13個人物,每個都栩栩如生,生動表現(xiàn)了每個人的內(nèi)心活動?!睹赡塞惿分忻枥L了一個微笑著的夫人,悠閑恬靜的表情可以看出達·芬奇筆法的細膩。
(三)達·芬奇作品中的人文內(nèi)涵
教師展示相關史料并提問: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和剛剛我們欣賞的作品討論一下達·芬奇作品中展現(xiàn)了怎樣的人文精神呢?5分鐘時間討論。
材料一 作為哲學家,他非常注重思想自由,能夠撇開一切傳統(tǒng)偏見,堅持特立獨行……只要他覺得對他的技藝發(fā)展有必要,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從事各種實驗。正是這種堅持觀察和實驗的治學方法,使他卓然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首屈一指的科學巨匠。
材料二 達·芬奇曾說過:“我是畫家,但我還是工程師、機械師。我終生與自然作長期搏斗,解開一個個自然之謎,征服不馴的自然之力,為人類服務。.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在達·芬奇的作品和其言論中,滲透出的是人文之光。:強調(diào)人,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注重實驗,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因此我們才稱其為文藝復興巨匠。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2.作業(yè):關于達·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還有一部文學作品叫做《達·芬奇密碼》,同學們可以回去閱讀交流。
【板書設計】
達·芬奇
(一)達·芬奇生活的時代
(二)《最后的晚餐》與《蒙娜麗莎》
(三)達·芬奇的人文主義
1.以人為本,強調(diào)人的價值
2.張揚人的理性
【答辯題目解析】
1.說明歐洲人文主義發(fā)展的脈絡線索。
【參考答案】
歐洲最早的人文主義思想要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古希臘從智者學派到希臘三哲都突出強調(diào)了人的作用,羅馬法中滲透著自由、平等的自然法思想也成為其濫觴。
進入近代后,歐洲通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一步步從黑暗的中世紀走出,不斷解放思想,反對封建教會的束縛,強調(diào)人的理性價值,進一步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而經(jīng)過思想解放后的歐洲大多確立了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政體,進而反促了思想解放,人文主義成為歐洲的思想共識。
2.作為歷史老師,要如何選擇有效史料展開教學?
【參考答案】
史料運用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師課堂上的史料選擇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1)注意史料的適當性。要考慮到學情特點和教學實際,不能過難過繁。
(2)注意史料的趣味性。歷史史料選擇不可過于學術化,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史料的針對性。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針對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而引入。
(4)注意史料的多樣性。注重不同形式、不同史觀的史料運用,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
申明:本文真題及解析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考生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下載233網(wǎng)校APP,可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wǎng)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nèi)容,實戰(zhàn)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