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做好股指期貨風險控制工作,我們希望結合過去一年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的歷史數據,對各期貨合約的日內波動性進行分析,以提高市場參與方的風險管理能力。
為構造連續(xù)的時間序列,我們將股指期貨四個期貨合約分別稱為當月合約、下月合約、隔季合約和下季合約。“當月連續(xù)”時間序列采用正在交易的現貨月合約每天的價格數據,隨著當月合約交割下市,下一合約成為當月合約時,其價格數據自動進入“當月連續(xù)”時間序列。由于月份間存在價差,合約換月會給時間序列帶來異常的波動。為了減少此情況帶來的跳躍性,特將合約換月當日的價格數據從時間序列中剔除,使序列更平穩(wěn)。按照上述方法,依次構建了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的“當月連續(xù)”、“下月連續(xù)”、“隔季連續(xù)”和“下季連續(xù)”四個時間序列。
同時,為更好度量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的波動性,我們選取期貨合約當日價格相對于昨日結算價的最大漲幅和最大跌幅(絕對值)中的最大值為當日期貨合約相對于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最大波動率(V),即:
最大波動率(V)=MAX{當日最大漲幅,當日最大跌幅}
我們采集了2008年1月2日-2008年12月31日股指期貨當月合約連續(xù)一年的交易數據,在剔除換月的價格數據后,共233個,所有數據整理與統計工作均利用Excle和Eviews5.0統計軟件完成。
表1分別對2008年滬深300指數和股指期貨各連續(xù)合約的最大波動率進行了簡單統計。可以發(fā)現,滬深300指數全年波動比較平穩(wěn),最大波幅為9.49%,最小波幅僅0.74%,全年平均波幅為3.33%。股指期貨各連續(xù)合約相對現貨指數波動較大,從全年平均波幅來看,股指期貨交割時間越遠,波動率越大,說明交割時間越遠,投資者對期貨價格的分歧越大,波幅增加,也相應增加了交易結算風險。
滬深300指數全年沒有出現10%的漲跌停板情況,但股指期貨各連續(xù)合約在2008年均多次出現了漲跌停板,現貨月甚至出現了波動幅度20%的漲跌停板情況。進一步深入分析發(fā)現,當月合約出現上述情況的時間均發(fā)生在最后交易日,由于最后交易日的漲跌停板幅度為±20%,如果現貨指數在這天出現異常波動,勢必導致當月合約出現極端行情。
為更進一步了解滬深300指數與各期貨合約的最大波動率情況,我們對滬深300指數和各期貨合約的最大波動率進行了分類統計,具體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2008年滬深300指數全年基本在4%內波動,日間最大波動幅度大于6%的天數僅占全年的8.17%,當月連續(xù)為19.31%,下月連續(xù)為28.33%,下季連續(xù)為40.78%,隔季連續(xù)為44.21%。按照股指期貨6%的熔斷幅度計算,2008年兩個季月合約觸及熔斷的天數占到全年的40%以上,可見股指期貨的日間波動遠遠大于滬深300指數,風險較股票現貨大。
綜上所述,雖然是仿真交易,但股指期貨走勢與現貨指數基本保持一致,相關性密切。但遠期合約風險相對較大,出現極端行情的幾率較多。2008年當月合約在最后交易日先后有兩次觸及20%的最大波動限制,面臨較大交割風險,因此有必要加強最后交易日的風險防范。所以未來實際應用中,如果我們能夠預測各期貨合約的日間最大波動幅度,就需要提高保證金率以覆蓋該合約的最大波動,以有效防范盤中價格波動產生的交易結算風險。
編輯推薦:好資料快收藏,考試大期貨從業(y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