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為導向型主觀考評方法
1 排列法
排列法也稱排序法,是績效考評中比較簡單易性行的一中綜合比較的方法。通常由上級主管根據(jù)員工工作的整體表現(xiàn)按照優(yōu)劣順序依次排列。有時為了提高其精度,也可以將工作內(nèi)容作出適當分解,分項按照優(yōu)良的順序排列,再要求總平均的次順序,作為績效考評的最后結果。
2 選擇排列法
選擇排列法也稱交替排列法,是簡單排列法的推廣。選擇排列法利用的是人們?nèi)菀装l(fā)現(xiàn)極端,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中間的心理,在所有員工中挑出最好的標桿,然后挑出最差的,把他們作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接著在剩下的員工中再挑選出最好和最差的,分別排列在第二名和倒數(shù)第二名,依次類推,最終將所有員工按照優(yōu)劣順序全部排列。
3 強制分布法
強制分布法也稱硬性分布法。假設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績效整體呈正態(tài)分布,表現(xiàn)分為好、中、差的一定比例關系。在中間的員工應該最多,好的和差的應該是少數(shù)。它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員工強制分布到各個類別中,一般分五類。來源:www.examda.com
4 成對比較法
成對比較法也叫配對比較法,兩兩比較法?;卷樞蚴牵?
首先根據(jù)某中考評要素將左右參加考評的人員逐一比較,按照從最好到最差的順序?qū)Ρ豢荚u者進行排序;然后再根據(jù)下一個考評要素進行兩兩比較,得出本要素被考評者的排列次序,依次類推,經(jīng)過匯總整理,最后求出被考評者所有考評要素的平均排序數(shù)值,得到最終考評的排序結果。
三、行為導向型客觀考評方法
1 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法也叫重要事件法。在某些工作領域,員工完成工作任務中有效的工作行為導致了成功,無效的工作導致失敗。重要時間法的設計把這些有效或無效的工作行為稱之為“關鍵事件“考核者要記錄和觀察這些關鍵事件,因為它們通常描述了員工的行為以及工作行為發(fā)生的具體背景條件。這樣,在評定一個員工的工作行為時,就可以利用關鍵事件作為考評的指標和衡量的尺度。
2 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
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也稱行為定位法,行為決定性等級量表法或行為定位等級法。它是關鍵事件法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它將關鍵事件和等級評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張行為等級評價表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績效維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為,每種行為分別表示這一維度中的一種特定特定績效水平,將績效水平按等級量化,可以使考評的結果更有效,更公平。
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工作步驟:
1)進行崗位分析,獲取本崗位的關鍵事件,由其主管人員作出明確簡潔的描述來源:www.examda.com
2)建立績效管理評價的等級,一般分為5—9級,將關鍵事件歸并為若干績效指標,并給出確切定義
3)由另一組管理人員對關鍵事件作出重新分配,把它們歸入最合適的績效要素幾指標中,確定關鍵事件的最終位置,并確定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4)審核績效考評指標登記劃分的正確性,由第二組人員將績效指標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優(yōu)到差,從高到低進行排列
5)建立行為錨定法的考評體系。它的缺點是設計復雜,實施費用高,費事費力。優(yōu)點是對員工的績效考評更加準確。
3 行為觀察法
行為觀察法也叫觀察評價法,行為觀察量表法,行為觀察量表評價法。它是在關鍵事件發(fā)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大體接近,只是在量表的結構上有所不同。它不是首先確定工作行為處在何種水平上,而是確認員工某種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 它要求評定者根據(jù)某一工作行為發(fā)生頻率或次數(shù)多少來對被評定者打分。如:從不(1分),偶爾(2分),有時(3分),經(jīng)常(4分),總是(5分)。即可以對不同工作行為的評定分數(shù)相加得到一個總分數(shù),也可按照對工作績效的重要程度賦予工作行為的不同權重,加權后再相加得到總分。
4 加權選擇量表法
這種方法是行為量表法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體的形式是用一系列的形容性語句分別列在量表中,作為考評者的評定依據(jù)。在打分時,如考評者認為被考評者的行為表現(xiàn)符合量表中所列出的項目,就做上記號,如劃“V”或打“X”。本文來源:考試大網(wǎng)
加權選擇量表法的具體設計方法:
1) 通過工作崗位調(diào)查和分析,采取涉及本崗位人員有效或無效行為表現(xiàn)的資料,并用簡潔的語言作出描述
2) 對每一個行為項目進行多等級(9—13級)評判,合并同類項,刪除缺乏一致性和代表性的事項
3) 求出各個保留項目評判分的加權分的加權平均數(shù),將其作為該項目等級分值。
四、結果導向型評價方法
1 目標管理法
目標管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管理的哲學思想,是領導者與下屬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目標管理法是由員工與主管共同協(xié)商制定個人目標,個人目標依據(jù)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及相應的部門目標而確定,并與他們盡可能一致;以制定的目標作為對員工考核的依據(jù),從而使員工個人努力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減少管理者將精力放到與組織目標無關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目標管理法的基本步驟來源:考試大
1) 戰(zhàn)略目標設定
2) 組織規(guī)劃目標
3) 實施控制
2 績效標準法
績效標準法與目標管理法基本接近,它采用更直接的工作績效衡量指標,通常適用于非管理崗位員工,衡量所采用的指標要具體、合理、明確,要有時間、空間、數(shù)量、質(zhì)量的約束限制,要規(guī)定完成目標的先后順序,保證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
3 直接指標法
直接指標法在員工的衡量方式上,采用可監(jiān)測,可核算的指標構成若干考評要素,作為對下屬的工作表現(xiàn)進行評估的主要依據(jù)。來源:www.examda.com
直接指標法簡單易行,能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運用時需要加強企業(yè)基礎管理,特別是一線人員的統(tǒng)計工作。
4 成績記錄法
成績記錄法是新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方法,適合于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的人員,如對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等。因為他們每天的工作內(nèi)容不盡相同,無法用完全固化的衡量指標考量。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
點擊進入:考試大人力資源管理師網(wǎng)校課堂
希望與其他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人力資源考試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