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稅法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總則、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罰則、附則等項目。11個要素
1.總則。主要包括立法依據、立法目的、適用原則等。各章開篇均有立法目的,可作一般了解。
2.納稅義務人。又稱“納稅主體”,是稅法規(guī)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解決的是對誰征稅的問題。
納稅人有兩種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可劃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個體經營者和其他個人等;法人可劃分為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還可按企業(yè)的不同所有制性質來進行分類等。
由于存在稅收轉嫁,納稅人和負稅人有時是不一致的,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不一定最終會負擔稅款。比如流轉稅,也就是以商品營業(yè)額和非商品營業(yè)額為征稅對象的,像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關稅,前三者都存在轉嫁問題,例如:消費者到餐廳消費100元,餐廳繳納100×5%=5元的營業(yè)稅,表面上看餐廳交營業(yè)稅5元,餐廳是納稅人。但實質上5元的營業(yè)稅是包含在100元里,消費者最終負擔的,消費者是負稅人
3.征稅對象。征稅對象又叫課稅對象、征稅客體,指稅法規(guī)定對什么征稅,是征納稅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客體或標的物,是區(qū)別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重要標志。(質的規(guī)定)
C。(量的規(guī)定)
【經典例題】下列各項中( )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
A、納稅人
B、稅率
C、征稅對象
D、納稅期限
【答案】C
比如:增值稅和消費稅的不同,都是對貨物征收的,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對生產和銷售應稅貨物的增值額征收的;消費稅是對應稅消費品征收的。
4.稅目。指各個稅種所規(guī)定的具體征稅項目。稅目體現征稅的廣度。不同稅目往往對應著不同稅率和不同的征免規(guī)定。
5.稅率。指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
我國現行的稅率主要有:1、比例稅率 2、超額累進稅率 3、定額稅率 4、超率累進稅率。稅率體現征稅的深度。應掌握各稅種的稅率形式,以及增值稅、營業(yè)稅、印花稅、城建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和兩個所得稅的具體稅率規(guī)定。
稅率類別 |
具體形式 |
應用的稅種 | |
比例稅率 |
單一比例稅率;差別比例稅率;幅度比例稅率。 |
①單一比例稅率(如增值稅) | |
定額稅率 |
按征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規(guī)定固定的稅額 |
資源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 | |
累進稅率 |
全額累進稅率 |
(我國目前沒有采用) | |
超額累進稅率 |
把征稅對象按數額大小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等級規(guī)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高,將納稅人的征稅對象依所屬等級同時適用幾個稅率分別計算,再將計算結果相加后得出應納稅款 |
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和個體、承包項目 | |
全率累進稅率 |
(我國目前沒有采用) | ||
超率累進稅率 |
以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guī)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 |
土地增值稅 |
【例題】超額累進稅率運用
假定計稅依據為3000元(可以理解為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采用超額累進稅率, 500元以下的,適用稅率為5%。500~2000元的,適用稅率為10%, 2000~5000元的,適用稅率為15%,則應納稅額多少?
第一種方法解:應納稅額=500×5%+(2000-500)×10%+(3000-2000)×15%=325(元)
采用全額累進稅率
第二種方法解:應納稅額=3000×15%=450(元)
超額累進稅率-速算扣除法計算
應納稅額=全額累進稅額-速算扣除數=3000×15%-125=450-125=325(元)
編輯推薦:
201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稅法》考題涉及考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