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提示
【題解】
本文選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與康有為共同領導了“戊戌變法”.本文寫于1902年戊戌變法之后的第四年.戊戌變法失敗,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慘遭殺害,大批維新黨人被貶官、監(jiān)禁、流放,在這血雨腥風的日子里,梁啟超心情極度地苦悶彷徨,但仍思積極進取,他滿懷激情寫作本文,旨在勉勵身處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敗嚇倒,不要為暫時的逆境所困擾,要百折不撓,振奮精神,沖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
【思想內(nèi)容】
從人生歷程的一般規(guī)律、順逆的關系和順逆的轉化兩個方面論證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以勉勵處于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為失敗所嚇倒,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繼續(xù)前進.
【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第一段)引論,提出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第二層(第二、三段)本論,論證中心論點.第二段,從人生歷程一般規(guī)律的角度論證“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第三段,從順逆關系和順逆轉化的角度論證中心論點.
第三層(第四段)結論,以孔孟的言論做總結,照應開頭,說明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有無毅力.
【藝術特點】
1.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本文是一篇政論文,本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本身已包含著正反兩個方面.全文緊緊圍繞這個論點展開論證,在論證中自始至終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說理方法.將成與敗、順與逆、強與弱、彼與我對比,證明有毅力者以其堅忍不拔而獲成功,缺乏毅力者則難免失敗;人生總是逆境居多,順逆境又總是交替出現(xiàn),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審時度勢、堅忍不拔,面對逆境不屈不撓,最終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人,而失敗者則往往是哀嘆命運不濟、逢難必退、終究屈服于逆境的人.最后,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未成一簣”的造山者與“雖復一簣”的填土者作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反復的正反對比,有力地論證了全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2.本文大量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方法,如用操舟為喻,說明征程中風浪有順有逆,若能“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即可順利到達彼岸.又如用孔子《論語·子罕》中的比喻“譬如為山”及《孟子·盡心上》中的比喻“譬若掘井”等說明做事貴在堅持.而能否堅持,關鍵又在于是否有毅力.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增強了說理的邏輯力量,而且也使道理淺顯通俗.
3.文中有兩處運用了層遞方法.一是將“智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強者”“更稍強者”與“至強之人”五種人,按照由弱到強的順序排列,逐層遞進,前四種人與“至強之人”又形成對比,說明只有具有“至強之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另一處是在操舟的比喻中,將“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按照時間由短而長的順序排列,從反面論證,說明沒有至強的毅力,就不可能成功.
網(wǎng)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輔導班全新上線 課程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