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節(jié)選)
《莊子》
秋水時(shí)至①,百川灌河②,涇流之大③,兩涘渚崖之間④,不辯牛馬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⑥,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⑦。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⑧。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⑨,望洋向若而嘆曰⑩:“野語有之曰11,‘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1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3,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14,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1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6?!?/P>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17,拘于虛也18;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19;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20。今爾出于崖涘21,觀于大海,乃知爾丑22,爾將可與語大理矣23。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24;尾閭泄之25,不知何時(shí)已而不
?、贂r(shí):按季節(jié)。
?、诠啵鹤⑷?。河:黃河。
?、蹧?jìng)流:水流。
?、軆蓻?sì):河的兩岸。誒:水邊。渚(zhǔ)崖:水洲岸邊。渚:水中洲島。
?、蒉q:通“辨”。
?、扪桑汉酢:硬狐S河之神。伯,長者之稱。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
?、鄸|面:臉朝東。端:邊,盡頭。
?、嵝涿婺浚焊淖兯?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轉(zhuǎn),轉(zhuǎn)變。
?、馔螅貉鲆暤臉幼樱沧鳌巴颉?、“望陽”,然解作望見海洋亦通。若:即海若,海神。11野語:俗語,諺語。
12莫己若:賓語前置,即莫若己,沒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謂也:即謂我也。
13少仲尼之聞:認(rèn)為孔子的學(xué)識少。聞:學(xué)識,學(xué)問。輕伯夷之義:認(rèn)為伯夷的義行輕。伯夷:商代諸侯孤竹君的長子,歷來被看做義士的典型。少、輕,作動詞用。
14子:您。本指海神,這里借指海。難窮:難以窮盡。窮:盡
15殆:危險(xiǎn)。
16長:長久,永遠(yuǎn)。見:表被動。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17以:與。語(yù):談?wù)摗?/P>
18拘:拘束,局限。于:被。虛:同“墟”,居住的地方。
19篤:固,局限。時(shí):時(shí)令。
20曲士:鄉(xiāng)曲之士,指見識淺陋之人。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縛。
21爾:你。崖涘:河岸。
22乃:才。丑:鄙陋。
23大理:大道理。
24盈:滿。
25尾閭:神話傳說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虛①;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②,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③,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④。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⑤,又奚以自多?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⑥?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⑦,不似梯米之在大倉乎⑧?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⑨,人處一焉⑩;人卒九州11,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12,人處一焉13;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14?五帝之所連15,三王之所爭16,仁人之所憂17,任士之所勞18,盡此矣19。伯夷辭之以為名20,仲尼語之以為博21,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試題推薦:2015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xué)語文--議論文知識
網(wǎng)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輔導(dǎo)班全新上線 課程免費(fèi)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