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很少考慮需要選擇什么樣的理財方式,直到2007年元旦參加同學聚會。那時,股市正全線飄紅,看著許多同學在股市中大賺特賺,我也蠢蠢欲動,開始嘗試養(yǎng)“基”。
第一只小“雞”在短短的兩個月為我?guī)砹?5%的收益,看著購買的基金不停地賺錢,我的“基”情日益高漲。
但天有不測風云,“5·30”大跌幾乎讓我的基金凈值回到三個月前。不少股評家都說“調(diào)調(diào)走的更長久”。果不其然,不久股市大反彈,并一舉突破多個關(guān)口。在那“基”情燃燒的日子,我對股市的風險簡單理解成了“跌點不用怕,馬上就能漲回來”。
去年10月,大盤開始調(diào)整,不少人預測“2008年上證指數(shù)看到8000點、10000點”,我又堅定而大膽地投入了大筆現(xiàn)金,準備迎接新的市場高點。而接下來跌跌不休的市場,讓我最終蝕掉了本金。在股指4000點的時候,我將大部分基金贖回。
“基”情燃燒的歲月,讓我學會了承擔投資帶來的風險和責任,學會了處變不驚。而今,疲軟的股市已經(jīng)進入谷底,我的“基”情再次重燃。總結(jié)過去一年的慘痛教訓,我決心合理搭配投資組合,做到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