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強調的是刑罰的輕重與客觀的罪行和主觀的責任相適應,即與罪和責(罪+責)這兩個方面相適應??陀^的罪行主要指的是已經發(fā)生的犯罪事實及其危害性。
例:甲殺死了一個人,或者把一個人打成重傷,或者盜竊了3萬元的財物,這是客觀的殺人、傷害、盜竊犯罪事實及其危害。而主觀的責任主要指犯罪人個人的情況和犯罪后的表現(xiàn)。如主觀惡性深淺、再次犯罪的危險性以及犯罪后坦白、自首、立功表現(xiàn),等等。
主觀的責任主要涉及:
1.責任年齡。主要是未成年人。比如,張三、李四犯盜竊罪。張三40歲,李四16歲,2人在相同的情況下盜竊了價值相同的財物,或者2人共同盜竊、客觀作用相當,判刑會不會相同?可能會不同。不同不是說客觀的罪行(事實)不同,而是他們的主體和主觀情況即年齡不同,這就涉及他們的罪責不同。國家對青少年采取一種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讓他們相對于成年人承擔較輕的責任。
2.責任能力。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和另一個精神正常的人犯同樣的罪行,比如說,都是在相同的情況下故意殺死了一個人,處罰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是因為罪行不一樣,而是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不一樣。假如是在精神完全錯亂的情況下犯罪,甚至還不負刑事責任。這也就反映出行為人精神狀況的差別對責任的影響。屬于責任能力的情況還有如關于聾啞人、盲人的法律規(guī)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3.罪過形式。故意罪和過失罪,責任不同。都是造成了一人死亡的結果,故意和過失的處罰是大不一樣的。因為涉及主觀惡性的程度不同。
4.累犯。累犯表明行為人比較容易再次犯罪,不容易教育改造,從對社會威脅的角度看,責任應當重一些。
5.犯罪中止。相對于犯罪未遂、預備的處罰,對中止犯的處罰相當寬大。法律規(guī)定犯罪中止沒有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中止犯自動放棄犯罪,再次犯罪的危險性較小,因此從保護社會安寧的角度來看,其與未遂犯、預備犯比較,責任較輕,從而導致刑罰輕重的差別。
6.犯罪后的表現(xiàn)。犯罪以后有悔罪表現(xiàn),與司法機關合作的,從節(jié)省訴訟成本、緩解與社會對立的情緒考慮,責任較輕,自然處罰也較輕。因此,犯罪后有悔罪表現(xiàn)的,如坦白、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等,通常是酌定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如果有立功、自首表現(xiàn)的,還是法定可以寬大處罰的情節(jié)。按理說,犯罪既成事實后,比如,張三殺死了一個人,李四入戶盜竊了5000元的財物,原來的犯罪事實是不會改變的。如果僅僅著眼于對過去既存的犯罪事實進行處罰,犯罪后的悔罪表現(xiàn)不應對處罰已經發(fā)生的犯罪發(fā)生影響??墒乾F(xiàn)代的刑罰制度在處罰犯罪時,不僅僅考慮過去以及發(fā)生的犯罪事實本身,還要考慮犯罪后的表現(xiàn),甚至預測犯罪人將來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大小,適用刑罰。因此,如果行為人有自首、立功表現(xiàn)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從輕、減輕處罰。這從輕、減輕處罰的根據是什么?是過去那個既存的不可改變的客觀犯罪事實還是那個事實之外的表現(xiàn)?顯然是那個事實之外的表現(xiàn)??梢?,刑罰的輕重不完全取決于過去的犯罪事實,還要考慮犯罪以后的表現(xiàn)。
有自首、立功的表現(xiàn),過去的罪行就得到寬大處理;沒有這樣的表現(xiàn),就扎扎實實地處理。這反映出刑罰的輕重不僅和過去的犯罪事實相適應,還要和犯罪人的個人情況、主觀的惡性深淺以及犯罪以后的表現(xiàn)相適應。如適用緩刑,要考慮不致危害社會,這實際上是對行為人將來表現(xiàn)的預測。而依據這種預測,可能導致適用有條件不執(zhí)行原判刑罰的緩刑。這都說明,罪行的輕重雖然要求和犯罪的事實相適應,但是并不完全,還考慮與刑事責任相適應。
?。ǘ┳镄滔噙m應原則的立法、司法體現(xiàn)
在司法考試中,可能從這個角度來測試對罪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解。比如說,甲因為是累犯受到從重處罰,體現(xiàn)了什么原則?回答應當是體現(xiàn)了罪刑相適應原則。體現(xiàn)在哪一方面?回答是體現(xiàn)了刑罰輕重與刑事責任相適應的方面。
1.刑罰的輕重與罪行相適應的主要體現(xiàn):犯罪結果的大小、輕重影響到刑罰的輕重,如預備犯、未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犯罪的數(shù)量、金額的多少,影響刑罰的輕重,等等。
2.刑罰輕重與刑事責任相適應的主要體現(xiàn):對未成年犯、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坦白自首立功的人、又聾又啞的人、盲人的從寬處理;對中止犯的寬大處理;對過失犯罪處罰比故意犯罪輕;對累犯從重處罰,等等。
例題: (2005/二/51)下列關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罰體系
C.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罪犯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D.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
——答案:BCD.本題C項涉及對罪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解。
更多推薦: 司法考試刑法考點犯罪既遂的注意事項
新應用:司法考試每日一練在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