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源的配置主體是市場,而不是政府。
只有在市場失靈的領域,才有必要由政府介入。
因此,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中,市場失靈是財政存在的前提,從而也決定了財政的職能范圍。
市場失靈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市場壟斷(不完全競爭)
市場效率的前提:完全自由競爭
但是某些行業(yè),可能為少數企業(yè)所控制,從而產生壟斷現(xiàn)象,排斥競爭,甚至導致競爭性市場的解體,這就決定了政府要承擔起維持市場有效競爭的責任。
市場壟斷其實很好理解,比如我們的通訊三巨頭,電信移動聯(lián)通,三家互相競爭,為了爭搶用戶,就促使他們不斷研發(fā)新技術,不斷推出一些優(yōu)惠套餐。如果只有一家形成壟斷的話,那么話費就是他說了算,品質和價格就很可能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不會允許出現(xiàn)壟斷的情形。
二、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
1.競爭性市場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要有充分的信息,尤其是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
2.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
3.為了彌補市場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政府要定期提供有關資料。
這里重點強調的是“信息”這個關鍵詞,涉及信息的時候就可能涉及這個方面。
三、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說明的是一個廠商從事某項經濟活動而對其他人帶來利益和損失的現(xiàn)象。
外部效應分為兩類:正外部效應(如教育)、負外部效應(如工廠對周邊造成污染)。
政府有責任糾正外部效應問題,比如:采用財政收支政策在內的非市場調節(jié)方式確定財政職能范圍。
比如例子中說的,教育是正外部效應,可以提高國民素質,所以對教育會有相應補貼,比如九年義務教育。而負外部效應就是不好的效應,那么可能采取罰款,加重稅收等措施。
四、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人們所擁有生產要素的數量及其質量的差異,分配往往是很不公平的。政府有義務利用財政在內的手段,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
比如很出名的二八定律,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會財富,財務分配不均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但是一旦過于不公,就可能引發(fā)非常多的問題,所以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市場失靈的表現(xiàn)方式。
五、經濟波動與失衡
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市場經濟是不可能自動平穩(wěn)地發(fā)展的,失業(yè)、通貨膨脹和經濟的波動與失衡等會周期性地重復出現(xiàn)。
市場失靈問題,個人和經濟組織是無能為力的,需要以政府為主體的財政介入,用非市場方式解決市場失靈問題。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xh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