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瓜蔞皮
【拼 音】:GUALOUPI
【來 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等的果皮。
【功 效】:潤肺化痰,利氣寬胸。
【主 治】:治痰熱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癰瘡腫毒。
【性味歸經(jīng)】:甘,寒。①《飲片新參》:"甘苦,微涼。"②《中藥志》: "甘,寒。"
入肺、胃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脾、胃、大腸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或入散劑。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脾虛濕痰不宜。
【藥物配伍】:《本草經(jīng)集注》:"枸杞為之使。惡干姜。畏牛膝。反烏斗。
【別 名】:栝樓殼(《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瓜殼(《四川中藥志》)
【處方名】:瓜殼、栝樓殼、瓜蔞皮
【動植物資源分布】:藥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9~10月采收果實。對半切開,取出果肉和種子,將果皮洗凈,先翻出里面晾曬,后曬外面。如遇雨天,應烘干,以免霉爛,烘時勿使火力過旺,并應依次翻動,以免烘熟。
【拉丁名】: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雙邊栝樓 T.uniflora Hao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zhì),用水洗凈,撈出,稍悶,切絲,曬干。
【考 證】:出自《雷公炮炙論》。
【生藥材鑒定】:干燥果皮通常卷成筒狀,長約6~10厘米;常連有果柄,長約2厘米;果皮很薄,外表面橙黃色,有鮮紅斑塊及細脈紋,內(nèi)表面類白色至暗黃色,常附有未去盡的果肉。質(zhì)硬而脆。芳香,帶辣味。以顏色鮮澤、無果柄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