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雙邊栝樓 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大子栝樓 Trichosanthes truncata C. B. Clarke
【炮制方法】:栝樓子:揀去雜質(zhì),簸除干癟種子,搗扁。炒栝樓子: 取凈栝樓子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放涼。樓仁霜:取去殼栝樓仁,碾細(xì),用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炕,壓榨去油后,再碾細(xì),過(guò)篩。
【考 證】: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生藥材鑒定】:①栝樓子:為植物栝樓的種子。扁平橢圓狀,長(zhǎng)1.2~1.5厘米,寬6~10毫米,厚約4毫米,外皮平滑,灰褐色,尖端有一白色凹點(diǎn)狀的種臍,四周有寬約 l毫米的邊緣。種皮堅(jiān)硬,內(nèi)含種仁2瓣,類白色,富油性,外被綠色的外衣(內(nèi)種皮)。氣微弱、味甘、微苦澀。 以均勻、飽滿、油性足者為佳。②雙邊栝樓子:為植物雙邊栝樓的種子。形狀與栝樓子相類似,但較大,極扁平,一端平截成矩形,一端圓或略尖,長(zhǎng)1.5~1.7厘米,寬約 1厘米,厚約2毫米,表面略粗糙,暗棕色或紫棕色。邊緣寬 1~3毫米,多略帶彎曲。 ③大栝樓子:為植物大干栝樓的種子。呈橢圓形,一側(cè)略凸出,長(zhǎng)2~3厘米,寬1.5~2 厘米,厚4~6毫米,表面光滑,淺棕色或黃棕色,邊緣有一不太明顯的棱線。此外,尚有大苞栝樓 Trichosanthes bracteata(Lam.)Voigt(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紅花栝樓 T. Rubriflos Tborel ex Cayla(云南、貴州)、馬干鈴栝樓 T. lepiniana(Naud.)Cogn.(云南)和喜馬拉雅栝樓 T.himalensis C. B.Clarke(原植物參見(jiàn)"實(shí)葫蘆"條)等的種子在各產(chǎn)地均作栝樓子入藥。江蘇、浙江地區(qū),習(xí)慣以同屬植物王瓜 T. cucumeroides(Ser.) Maxim 的種子稱栝樓仁。兩者外形顯著不同,參見(jiàn)"王瓜子"條。
【中藥化學(xué)成分】:栝樓仁含甙、皂甙、有機(jī)酸及其鹽類(如草酸鈣)、樹(shù)膠、樹(shù)脂、脂肪油及色素等。脂肪油含率約為26%,其中飽和脂肪酸占30%,不飽和者約占66.5%;不飽和脂肪酸以栝樓酸(Trichosanic acid, C18 H32O2)為主。栝樓仁所含的蛋白質(zhì),與栝樓塊根(天花粉)的蛋白質(zhì)不同。參見(jiàn)"天花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