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關于明清時期的法律有以下表述,其中哪些是正確的?( )
A.為適應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大明律》一改傳統(tǒng)刑律體例,更為名例、吏、戶、禮、兵、刑、工七篇格局
B.“濫用法外之刑”和“重典治吏”是《明大誥》的顯著特點
C.《大清現(xiàn)行刑律》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D.從其內容、性質與作用來看,《大清會典》屬于行政法典,起著調整國家行政法律關系的作用
17.下列關于領事裁判權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確的?( )
A.領事裁判權最早確立于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稅則》
B.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對非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提起訴訟時,適用被告主義原則
C.非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對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提起訴訟時,由中國法院管轄
D.享有領事裁判權的案件,一審由各國在華領事法院或法庭審理
18.清末司法機構改革后,其司法機關包括下列哪些?( )
A.法部 B.大理院 C.最高法院 D.最高審判廳
19.下列關于唐宋時期的司法機關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
A.唐代沿襲隋制,在皇帝以下設置了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大司法機構
B.宋代的司法機關基本上承襲唐制,只是把刑部改成法部,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
C.刑部在唐代是由刑部、都宮、比部和司門等四司組成,在宋代則是由左曹、右曹組成
D.唐代中央發(fā)生重大案件時,由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這被稱為“三司推事”
20.《法經》中關于訴訟程序方面的篇目有下列哪些?( )
A.盜 B.賊 C.囚 D.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