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是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的:在分析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的錯報對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的時候,我們先計算出匯總錯報金額,之后從匯總錯報金額與單項錯報金額中選擇一個最大的錯報,將這個選出的金額最大的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進而確定最終的審計意見類型。
在分析利潤表中的錯報時,我們要分情況而定,如果單項錯報金額都不是很大的話,此時著重考慮匯總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并且要考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進而確定最終的審計意見類型;如果單項錯報金額比較大的話,此時不僅要考慮匯總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還要考慮單項錯報金額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并且要考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從中選擇一個最嚴重的作為判斷最終審計意見類型的標準。
如果選出的錯報數(shù)超過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了,應該考慮該金額是否是超過了此重要性水平的8倍以上,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該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不是很多,但是對利潤構成了實質上的影響(使盈余轉為虧損或者是由虧損轉為盈余),這個時候就應該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錯報超過重要性水平不是很多,而且對利潤沒有構成實質上的影響,此時就應該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當然如果該金額遠遠低于重要性水平,此時就應該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了。
如果是屬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的情形,如果受限的金額沒有超過重要性水平,此時應該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是屬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的情形,如果受限的金額超過了重要性水平,但是受限的金額占資產總額或者利潤總額的比例是在30%以下的,此時應該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是屬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的情形,如果受限的金額超過了重要性水平,但是受限的金額占資產總額或者利潤總額的比例是在30%以上的,此時應該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考試報考:2012年注冊會計師各科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