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乱中文字幕久热,午夜天堂电影在线,亚洲91最新在线,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center id="w8c0s"><optgroup id="w8c0s"></optgroup></center>
  • <dl id="w8c0s"><small id="w8c0s"></small></dl>
    <dfn id="w8c0s"><source id="w8c0s"></source></dfn>
    <abbr id="w8c0s"><kbd id="w8c0s"></kbd></abbr>
  • <li id="w8c0s"><input id="w8c0s"></input></li>
    <delect id="w8c0s"><td id="w8c0s"></td></delect>
    <strike id="w8c0s"><code id="w8c0s"></code></strike>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233網(wǎng)校>成人高考>專升本輔導>民法輔導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考試第八章備考講義

    來源:233網(wǎng)校 2017年12月26日

      二、物權的客體——物

      (一)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物是指人們能夠支配的物質(zhì)實體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夠為民事權利主體所支配和控制的,具有一定使用價值或經(jīng)濟價值的物質(zhì)形態(tài)。

      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客觀物質(zhì)性

      物必須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實體或自然力。需要指出的有兩點:

      首先,物是存在于人體之外的。當然,尸體在某些情況可以認定為物,人身的某一部分同人體分離后也可視為物。

      其次,某種財產(chǎn)或者財產(chǎn)權利如果不具備客觀物質(zhì)性,那么,即使其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物質(zhì)利益,也不能作為物權的客體。

      2.可支配性

      能被人的五官而感知的物是有體物,如土地、房屋、汽車、力、聲、熱、電、光等。物必須有為人現(xiàn)實支配的可能性。日月星辰,雖然能被感知,但非人力所能現(xiàn)實支配,僅僅是物理上的物,不是法律上的物。

      3.可使用性

      物必須能夠適應民事主體的物質(zhì)利益或精神需求,供民事主體使用。不能認為只有有經(jīng)濟價值和用途的才是物,沒有經(jīng)濟價值和用途但能夠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的物也是民法上的物。

      (二)物的分類及其意義

      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對物進行不同的分類。物的主要分類可以概括為: 1.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物按流通的自由程度可以分為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國家允許或者不禁止在民事權利主體之問進行自由流通,或者物權自由轉(zhuǎn)移的物是流通物;國家通過法律、法規(guī)限制在民事權利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是限制流通物。此外,國家完全禁止在民事主體間進行流通的物是禁止流通物。設立禁止與完全禁止流通物的規(guī)定,目的在于維護經(jīng)濟與社會正常秩序,保護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利益。

      2.特定物與種類物

      根據(jù)是否具有可替代性,分為特定物與種類物。

      特定物,指具有自身單獨的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替代的物。其既可以因物的客觀性而特定,如一幅古畫,一件古玩;也可因主體的主觀意思而特定,如特意收藏的郵票。種類物,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可以用同種類、同質(zhì)量的物替代的物,如大米、布匹等。但如果一定的種類物從同類中分離出來,被確定為特定法律關系的客體后,也就具有了特定化的品質(zhì),可稱之為特定化了的種類物。

      區(qū)分特定物與種類物有如下法律意義:

      (1)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客體要求不同。例如,租賃合同、借用合同的客體只能是特定物;而借貸合同的客體只能是種類物。

      (2)意外滅失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在交付前滅失,權利人只能要求賠償損失,不能要求義務人交付原物;而種類物在交付前意外滅失時,權利人有權要求義務人繼續(xù)履行。

      3.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

      根據(jù)物能否移動并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害其價值,物可劃分為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動產(chǎn)是能夠移動并且不損害其價值的物。不動產(chǎn)是指性質(zhì)上不能移動或雖可以移動但移動會損害其價值的物。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的區(qū)別的意義:

      (1)物權變動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動產(chǎn)物權的變動,以向國家行政主管機關登記為要件,否則不受法律保護。動產(chǎn)物權的變動,一般以物的交付為要件;

      (2)物權的類型因標的物為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而不同;

      (3)糾紛管理方面有差異。因不動產(chǎn)發(fā)生的糾紛,一律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法院或有關機關負責處理。

      4.主物與從物

      這是以兩個獨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觀存在的主從關系為標準對物進行的劃分。 主物是指獨立存在,與同屬一人所有的其他獨立物結(jié)合使用中有主要效用的物。 在兩個獨立物的結(jié)合使用中處于附屬地位,起輔助和配合作用的是從物。

      區(qū)分主物與從物的意義主要在于:如果法律無相反規(guī)定、合同也無相反約定,從物的所有權隨主物所有權的轉(zhuǎn)移而轉(zhuǎn)移。

      5.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物按其分割或分開后是否顯著減低價值或其經(jīng)濟用途劃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同為黃金,一塊金錠分割后其價值無任何變化,而一件金工藝品分割后價值發(fā)生巨大變化。一所房屋具有極大的經(jīng)濟價值,但分割后則只具有舊磚廢瓦的價值。

      當在民事活動中必須進行財產(chǎn)分割時,對于可分物可以采取對物進行直接分割的方式進行,而對于不可分物則只能采取作價補償方式。

      6.原物和孳息物

      這是以兩物之間存在的原有物產(chǎn)生新物的關系為標準對物進行的劃分。

      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屬性或法律規(guī)定產(chǎn)生新物的物。

      孳息物是指由原物產(chǎn)生的物。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如母雞下的蛋。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據(jù)法律關系獲得的收益,如銀行存款的利息。 區(qū)分原物與孳息物的主要意義在于: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孳息歸原物所有人所有;轉(zhuǎn)讓原物時,孳息收取權一并轉(zhuǎn)移。

      7.消耗物和不消耗物

      這是以同一物是否能夠反復使用為標準對物進行的劃分。

      消耗物是指僅能供權利人一次性使用的物,如食品。不消耗物是指能夠供權利人反復使用的物,如房屋、機器等各種耐耗物品。

      區(qū)分消耗物和不消耗物的主要意義在于:消耗物可以作為消費借貸、買賣等轉(zhuǎn)移所有權的合同的標的物,而不消耗物則不僅可以作為轉(zhuǎn)移物的所有權的合同的標的物,還可以成為使用借貸、租賃等合同的標的物。

      8.有主物和無主物

      這是以物在一定期限內(nèi)是否有所有人為標準對物進行的劃分。 有主物是指所有人明確的物,如某甲的汽車。

      無主物是指在一定期限內(nèi)沒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拋棄物。所謂的所有人不明,是指事實上無法明確所有人。

      這種分類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解決無主物的歸屬問題。在我國無主物應歸國家所有。

    2018民法考試: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考試五步提分高效通關

    2018成考報名:2018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鎖定考點,突破難點,2018年成人高考高效通過!點擊進入>>

    相關閱讀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