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
核裂變是一個質(zhì)量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這個過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根據(jù)這個原理,人們已經(jīng)建成了核裂變電站反應堆。而核聚變的過程與核裂變相反,是幾個比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比較重的原子核的過程。較輕的原子核才能發(fā)生核聚變,比如氫的同位素氘、氚等,它們也是自然界最容易實現(xiàn)的聚變反應物質(zhì),這種反應已經(jīng)在太陽上持續(xù)了50億年。核聚變過程放出的能量遠遠要比核裂變大。
“人造太陽”的原理,就是在一個密閉的真空室內(nèi)加入少量氫的同位素——氘或氚,在高溫下,這些原子核中的電子脫離了束縛,形成等離子體,然后通過提高其密度、溫度使其發(fā)生聚變反應以得到巨大的能量。核聚變反應所要求的溫度條件是必須達到5000萬攝氏度以上,這是核聚變反應能夠?qū)崿F(xiàn)的一個相當苛刻的條件,只有達到了這個溫度條件,才會有核聚變反應。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溫度,兩個原子核會由于相互排斥而沒有辦法靠近,也就不可能發(fā)生聚變反應。
這樣高溫的物質(zhì)用什么容器來裝它們呢?我們所用的是一種叫做“托卡馬克”的裝置,里邊有強大的磁場。這種磁場是環(huán)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正是依靠這種肉眼所無法看見的磁場產(chǎn)生的磁力線才能把炙熱的高溫等離子體托舉在密閉的真空室內(nèi),不讓它們與任何容器接觸。以免損壞容器。
有一種對核聚變的形象說法是“海水變能源”,因為核聚變的原料是氫和氫的同位素氘、氚,氫和氫的同位素氘都是在海水里大量存在的。它們也很容易從海水中提煉出來,提煉過程也不會產(chǎn)生任何污染,不像挖煤、開采石油等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從地球目前的海水資源來看,這種資源基本上是無限的。有一個換算,在核聚變條件下,我們用一公斤海水提煉出的氘和氚,聚變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300升的汽油釋放出的能量。按照現(xiàn)在人類能源消耗水平,甚至再考慮到以后發(fā)展的進一步需要,保守地估算,地球上的海水如果作為核聚變的原料,可以維持人類幾百億年的能源需求。
核聚變裝置只有在發(fā)生聚變反應的時刻才會有一些中子輻射,一旦反應結束就不會有中子輻射。等離子體所在的EAST裝置建造在全封閉式結構的大廳,大廳四周墻壁的厚度達到1.5米,屋頂?shù)暮穸葹?米,所以其中子輻射不會影響到大廳之外的環(huán)境。
7.下列關于“核聚變”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核聚變的反應過程與核裂變的反應過程正好相反。
B.必須有5000萬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可能發(fā)生核聚變。
C.核聚變反應需在一種極耐高溫的容器“托卡馬克”中進行。
D.作為新能源材料,核聚變原料主要是海水中的氫和氫的同位素氘、氚。
參考答案:C
8.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核聚變反應過程釋放出的能量比核裂變大,所以它必將取代核裂變。
B.核聚變能源的多種優(yōu)勢,將對未來能源危機的緩解起重要作用。
C.因為核聚變原料很容易從海水中提煉出來。所以海邊是最適宜建設核聚變裝置的地方。
D.EAST裝置所在的大廳是全封閉結構,聚變反應后又不會有中子輻射,因此核聚變不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輻射危害。
參考答案:B
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核聚變的反應原理同太陽通過聚變而散發(fā)出能量相似。
B.“海水變能源”形象地說明核聚變所需原料的豐富性。
C.核聚變過程中,原子核由重變輕,這過程可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D.核聚變只在反應的時刻才會有輻射產(chǎn)生,安全性較好。
參考答案:C
10.下列有關核聚變優(yōu)勢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核聚變的原料來源充足。
B.原料提煉過程不會產(chǎn)生污染。
C.核聚變過程釋放出的能量比核裂變大得多。
D.核聚變時強磁場看不見摸不著,不損害容器。
參考答案:D
成考試題:2016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備考試題及答案 歷年真題
考試報名:2016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報名流程 招生簡章
成人高考培訓班:成人高考全科VIP班,權威解密新教材90%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