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重大危險源辨識
GB 18218-2000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辨識重大危險源的依據和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危險物質的生產、使用、貯存和經營等各企業(yè)或組織。
本標準不適用于:
a) 核設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質的工廠,但這些設施和工廠中處理非放射性物質的部門除外;
b) 軍事設施;
c) 采掘業(yè);
d) 危險物質的運輸。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268-90 危險貨物品名表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危險物質hazardous substance
一種物質或若干種物質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學、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導致火災、爆炸或中毒的危險。
3.2 單元unit
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3.3 臨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對于某種或某類危險物質規(guī)定的數量,若單元中的物質數量等于或超過該數量,則該單元定為重大危險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業(yè)活動中發(fā)生的重大火災、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給現場人員或公眾帶來嚴重危害,或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
3.5 重大危險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3.6 生產場所work site
指危險物質的生產、加工及使用等的場所,包括生產、加工及使用等過程中的中間貯罐存放區(qū)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轉庫房。
3.7 貯存區(qū)store area
專門用于貯存危險物質的貯罐或倉庫組成的相對獨立的區(qū)域。
4、重大危險源辨識
4.1 辨識依據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
4.2 重大危險源的分類
重大危險源分為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和貯存區(qū)重大危險源兩種。
4.2.1 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
根據物質不同的特性,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按以下4類物質的品名(品名引用GB 12268-1990《危險貨物品名表》)及其臨界量加以確定。
a) 爆炸性物質名稱及臨界量見表1。
表1 爆炸性物質名稱及臨界量
序號 |
物 質 名 稱 |
臨界量,t | |
生產場所 |
貯存區(qū) | ||
1 |
雷(酸)汞 |
0.1 |
1 |
2 |
硝化丙三醇 |
0.1 |
1 |
3 |
二硝基重氮酚 |
0.1 |
1 |
4 |
二乙二醇二硝酸酯 |
0.1 |
1 |
5 |
脒基亞硝氨基脒基四氮烯 |
0.1 |
1 |
6 |
迭氮(化)鋇 |
0.1 |
1 |
7 |
迭氮(化)鉛 |
0.1 |
1 |
8 |
三硝基間苯二酚鉛 |
0.1 |
1 |
9 |
六硝基二苯胺 |
5 |
50 |
10 |
2,4,6-三硝基苯酚 |
5 |
50 |
11 |
2,4,6-三硝基苯甲硝胺 |
5 |
50 |
12 |
2,4,6-三硝基苯胺 |
5 |
50 |
13 |
三硝基苯甲醚 |
5 |
50 |
14 |
2,4,6-三硝基苯甲酸 |
5 |
50 |
15 |
二硝基(苯)酚 |
5 |
50 |
16 |
環(huán)三次甲基三硝胺 |
5 |
50 |
17 |
2,4,6-三硝基甲苯 |
5 |
50 |
18 |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
5 |
50 |
19 |
硝化纖維素 |
10 |
100 |
20 |
硝酸銨 |
25 |
250 |
21 |
1,3,5-三硝基苯 |
5 |
50 |
22 |
2,4,6-三硝基氯(化)苯 |
5 |
50 |
23 |
2,4,6-三硝基間苯二酚 |
5 |
50 |
24 |
環(huán)四次甲基四硝胺 |
5 |
50 |
25 |
六硝基-1,2-二苯乙烯 |
5 |
50 |
26 |
硝酸乙酯 |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