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藥典85》)。
二、炮炙
1.炒制 取凈菟絲子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徽黃,有爆裂聲時,取出,放涼(《規(guī)范》)。
2.鹽制 取凈菟絲子,用鹽水拌勻,稍切,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考試,大收集整理炒干,取出,放涼。每菟絲子100kg,用食鹽2kg(《規(guī)范》)。
3.制餅
?。?)取凈菟絲子,置鍋內(nèi)加適量水煮至開裂,不斷翻動,待水被吸盡,呈稠粥狀時,加入黃酒拌勻,取出,壓成大片,切成長方塊(長約2cm,寬約1.5cm,厚約1cm),干燥。每菟絲子100kg,用黃酒15kg(《規(guī)范》)。
?。?)取菟絲子蒸熟,或蒸至起絲時,加面作餅,曬干。每菟絲子100kg,用面粉15-50kg(《集成》)。
?。?)取菟絲子蒸2-3小時或4-5小時,趁熱做成餅,或再切成小塊,曬干(《集成》)。
(4)取菟絲子加水煮至汗花,或是灰褐色稠粥狀,搞爛作餅,或再切塊,曬干。每菟絲子100kg,用水100-150kg,面粉20kg(《集成》)。
4.酒制
?。?)取凈菟絲子,用黃酒拌勻,稍燜,置鍋中用文火炒至微變黃色,取出,放涼。每菟絲子500g,用黃酒60-90g(《黑龍江》)。(2)取凈菟絲子,置適當(dāng)容器內(nèi),用黃酒拌勻,稍燜,上籠,用武火蒸至冒氣1-2小時,下籠,待冷,取出,干燥。每菟絲子100kg,用黃酒10- 15kg(《寧夏》)。
「現(xiàn)代研究」
1.今人有以面粉和菟絲子黃酒制成餅,在煎煮時,因面粉也很粘,妨礙菟絲子的有效成分溶出。實(shí)際上菟絲子煮熟后極粘,不必另加粘合劑,今后只用黃酒蒸焙,不必加面粉(趙忠敬:中藥通報,(7):封3,1958)。
2.從歷代本草記載,菟絲子都要炮制后入藥,作者于1982年下半年加工5批菟絲子,經(jīng)凈洗損失率達(dá)17.6%,得率為82.4%,因此不加炮制凈洗,毛貨入藥是對人民防病治病不負(fù)責(zé)任的(丁天然:中成藥研究,(7):16,1983)。
3.經(jīng)文獻(xiàn)考證,認(rèn)為菟絲子做餅的目的都是為了便于粉碎。因此,認(rèn)為入煎劑似可炒用,若用機(jī)械可以達(dá)到粉碎目的,入丸散也不必加酒和面制餅,甚至根本不用做餅。若要做餅,采用水煮法也是可行的(王琦等:山東中醫(yī)雜志,(1):41,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