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一)閱讀《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21~23小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21.挑出這段文字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2分)
答案:“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等,運用排比,相同的句式緊密排列,給人感覺一氣呵成,感情強烈,氣勢充沛。
22.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隱:
作:
兵:
小康:
答案:隱:消失。 作:起。 兵:指戰(zhàn)爭。 小康:康,安。依禮而治的小安社會。
23.分析概括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會的主要特點。(4分)
答案:“小康”社會是“大道既隱”之后,圣人對“禮”特別提倡的時代,是圣人用“禮”約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時代。
在社會所有制與政治目的上,“小康”是“天下為家”;
在人事制度上,“小康”則是世襲制,“大人世及以為禮”;
在精神文明建設(shè)上,“小康”則是圣人對“禮”特別提倡的時代,是用“禮”約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時代;“小康”是“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在物質(zhì)文明建設(shè)上,“小康”是“以(禮)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
在社會治安上,“小康”是“城郭溝池以為固”,“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二)閱讀《蜀相》一詩,回答下列24~26小題。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4.如何理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兩句?(2分)
答案:這兩句慨嘆諸葛亮出師北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未成,就死于軍中,這一悲劇引起了后來無數(shù)英雄的共鳴,其中也包括杜甫本人。詩人在國家動蕩之際,卻離開朝廷,失去了有所作為的機會,與諸葛亮有同樣的心境。這兩句對諸葛亮悲劇的感嘆,極富概括力。
25.在這首詩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諸葛亮一生的?(4分)
答案:這首詩的三聯(lián)和四聯(lián)的第一句,概括了諸葛亮一生開國濟世的功績、忠心為國的精神以及功敗垂成的悲劇?!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說蜀先主劉備曾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平定天下的大計,諸葛亮出山后,盡心輔佐先主和后主兩朝君主,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說諸葛亮出師北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未成,就死于軍中。
26.為什么說這首詩在贊美諸葛亮的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4分)
答案:杜甫在年輕時就懷著“致君堯舜”的志向,本來也想做一個輔佐明主的宰相,但一直沒有實現(xiàn)這一理想。安史之亂時,他曾一度在皇帝身邊工作,但后來因黨爭被貶出朝廷,漂泊西南,志向越發(fā)難以實現(xiàn)。所以當(dāng)他回顧諸葛亮的悲劇時,也是在慨嘆自己未能實現(xiàn)遠(yuǎn)大的抱負(fù)。
(三)閱讀《陌上?!分械囊欢卧娋洌卮鹣铝?7~29小題。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7.簡析這段詩句的層次大意。并概述這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4分)
答案:四層:首四句,總寫“秦氏有好女”。次四句,寫“羅敷喜蠶?!保瑹釔蹌趧?。“頭上倭墮髻”四句,寫羅敷美貌。后八句,用觀者的反應(yīng)烘托羅敷的美貌。結(jié)構(gòu)上為總一分一總。重點寫羅敷的容貌美。從全詩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言,屬于鋪墊,敘說起因。
28.解釋這段詩句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好:
著:
答案:好:容貌美。 著:戴。
29.將下列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答案:耕者、鋤者歸來后互相抱怨耽誤了勞作,只是因為貪看羅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