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引名人名言說理屬于由一般到個別的演繹論證,大前提: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們在職位上;結(jié)論:就應盡職勸阻?;蛐∏疤幔耗銈儾荒荜惲ΡM職;結(jié)論:應辭去職務。
2.【答案】D
【解析】A項“寡人之民不加多”是提出問題。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他認為自己對國家費盡了心力,又是移民,又是運粟,可是本國百姓卻“不加多”;而鄰國沒有一個能像自己那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卻“不加少”,梁惠王對此很不理解。B項“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為梁惠王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時所用的比喻,說明梁惠王與鄰國的治國方法在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同樣是沒有實行王道仁政,區(qū)別只是量的不同、程度的不同。C項“申之以孝悌之義”是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之一。D項“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是中心論點:實行仁政,斯天下之民至焉。
【錯誤分析與防范】此題要求考生一定要對大綱內(nèi)的精讀課文做到熟練掌握全文。例如四個選項中,前三個選項分別是課文在不同的論證層次之中涉及的內(nèi)容,只有選項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才是體現(xiàn)全文主旨的句子。
3.【答案】A
【解析】《鄭伯克段于鄢》一文,作者在寫作時做到了詳略得當。其中,主要是通過手足相殘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因此,A項是文章詳寫的中心。而具體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以及和母親之間的矛盾恩怨,都不是寫作的重點,因此,B、C和D這三個選項,作者在文中均用簡筆,寥寥幾言帶過,如“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4.【答案】C
【解析】在《李將軍列傳》中,作者將李廣和李蔡對比的目的是凸顯李廣終生未封的遭遇。作者將李廣放在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加以刻畫,用其他人物來襯托李廣的性格特征。主要對比有三處:其一,李廣與匈奴射雕者的對比。作用是突出了李廣的善射。其二,李廣和程不識的對比。作用是突出李廣治軍簡易、體恤部下的治軍特點。其三,李廣和李蔡的對比。作用是突出李廣終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錯誤分析與防范】此篇課文人物眾多,考生要把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理清,例如對于中心人物李廣,哪些與之構(gòu)成對比關(guān)系,哪些不是,構(gòu)成對比、襯托等關(guān)系的人物,分別是為了突出李廣什么特點,都要逐一明確。
5.【答案】C
6.【答案】A
【解析】《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蘇軾在密州所作,表達了詩人人世與出世的矛盾心情,同時抒發(fā)了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在詞前小序中明確寫到“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軾弟弟蘇轍的字。
7.【答案】A
【解析】獻愁供恨:是說遠山引起人的愁恨?!矮I”和“供”,使無生命的山與人的感情相通,為擬人的修辭方法。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狀像婦女頭上綰發(fā)的玉簪和螺形的發(fā)髻,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方法。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答司馬諫議書》是一篇書信體的駁論文,是王安石一篇著名的文章,寫于神宗熙寧三年,司馬諫議:指司馬光,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首領(lǐng)之一。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當時任右諫議大夫的司馬光強烈反對,于熙寧三年一月十七日寫了一封長達三千多字的信給王安石,全面反對新法,并指責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王安石便寫了這封信一一加以駁斥,從根本上指出司馬光的保守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錯誤分析與防范】弄清寫作的歷史背景,對于全面學習掌握課文相當重要。便于我們牢靠掌握或者區(qū)分與之相關(guān)的一些問題。例如這篇課文的寫作對象司馬光,作者與之的關(guān)系,這是答對此題的關(guān)鍵之處。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解析】柳永的詞集是《樂章集》。A項“《漱玉詞》”的作者是李清照。C項“《淮海詞》”的作者是秦觀。D項“《稼軒詞》”的作者是辛棄疾。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C
試題:2015年成人高考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真題及答案
交流:移動客戶端下載(APP) 成人高考QQ群 個人微信:xishiazaz
網(wǎng)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輔導班全新上線 課程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