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與意志品質的自覺性相反的不良品質特性是()
A.盲目性
B.頑固性
C.散漫性
D.動搖性
答案:A
30.在分析問題中,有的人總是“人云亦云”,反映了該人思維缺乏()
A.深刻性與廣闊性
B.邏輯性與嚴謹性
C.靈活性與敏捷性
D.批判性與獨立性
答案:D
六、辨析題:31~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技能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和一般的隨意運動沒區(qū)別。
答案:錯誤。技能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區(qū)別于一般的隨意運動。
32.壓力對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答案:正確。(1)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人在應付壓力的過程中能夠學習應對壓力的基本知識和能力,適當的壓力可以挖掘人的潛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2)人長期處在壓力應對狀態(tài),尤其是過多、過度的壓力,可能造成應接不暇和身心疲憊狀態(tài),對健康發(fā)生明顯的消極作用。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感覺和知覺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答案:(1)區(qū)別:①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事物整體的反映;②感覺的產生是某一種分析器活動的結果,知覺則是分析器系統(tǒng)綜合活動的結果;③知覺比感覺復雜得多,它們是本質上不同的兩種感性認識的形式。
(2)聯(lián)系:①同屬認識的感性階段;②都是對當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深入。
34.研究心理學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答案:心理學研究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對任何心理現象必須按它們的本來面貌加以考察,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通過研究產生心理現象的客觀條件的原因和表現來研究人的心理。切忌根據實驗者的主觀愿望或猜測來分析人的心理。
(2)系統(tǒng)性原則。在研究中堅持系統(tǒng)、整體的觀點,對人的心理進行多層次、多因素的系統(tǒng)分析;也要對各種心理現象及其形成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關系進行整體的研究。
(3)發(fā)展性原則。在研究中堅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一切心理現象,不僅要看到其現實特征,而還要看到其發(fā)展前景。反對把心理現象看作是凝固的、靜止的、孤立的東西。
35.簡要說明社會促進、社會惰化及它們的特征。
答案:(1)社會促進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研究發(fā)現,一方面社會助長作用的確廣泛存在,并且不僅可以引起人們行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為的質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工作,并不總是帶來社會助長作用。隨著工作難度的增加,社會助長作用會逐漸下降,乃至最終變?yōu)樯鐣蓴_。
(2)社會惰化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心理學家發(fā)現,隨著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數增加,每個人所作的努力程度會逐步下降。他人的參與,直接導致了個人努力水平的下降。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答案: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教師一項重要的任務,其主要做法是:①加強對學生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②鼓勵學生勇敢地克服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堅定性;③幫助學生排除猶豫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果斷性;④調動學生克服片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⑤啟發(fā)學生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
2017成考:2017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2017年成人高考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