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乱中文字幕久热,午夜天堂电影在线,亚洲91最新在线,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center id="w8c0s"><optgroup id="w8c0s"></optgroup></center>
  • <dl id="w8c0s"><small id="w8c0s"></small></dl>
    <dfn id="w8c0s"><source id="w8c0s"></source></dfn>
    <abbr id="w8c0s"><kbd id="w8c0s"></kbd></abbr>
  • <li id="w8c0s"><input id="w8c0s"></input></li>
    <delect id="w8c0s"><td id="w8c0s"></td></delect>
    <strike id="w8c0s"><code id="w8c0s"></code></strike>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233網(wǎng)校>成人高考>高起點輔導(dǎo)>語文輔導(dǎo)

    2015年成考高起點語文常用文言文虛詞“以”

    來源:233網(wǎng)校 2015年8月16日

      由“以”構(gòu)成的幾種常見結(jié)構(gòu)

      1、“以”字結(jié)構(gòu)用作補語

      在古漢語中,由“以”構(gòu)成的介賓結(jié)構(gòu),時常用作動詞或動詞性短的補語成分,表示這一動作行為的方式、工具、憑借或關(guān)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現(xiàn)代漢語中這種用法基本不再出現(xiàn),相關(guān)內(nèi)容通常用狀語或動詞賓語的形式出現(xiàn),這是在閱讀理解時應(yīng)當(dāng)注意。例如:

      (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寡人之於國也》)——樹之以桑:把桑樹種在那里(或:在那里種上桑樹)。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於國也》)——申之以孝悌之義:教給他們孝悌的道理。

      (3)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答李翊書》)——告生以其道:把他自己掌握的道理、知識告訴你。

      2、省略了的介賓形式

      在古漢語中,當(dāng)介詞“以”后面的賓語是代詞(如“之”、“是”之類),而且所指代的對象已在前文出現(xiàn)時,那么這個代詞賓語時??梢允÷浴i喿x和理解時又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個是代詞賓語所指代的對象出現(xiàn)在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較遠,翻譯時就應(yīng)當(dāng)把這個代詞賓語補出。例如:

      (1)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鄭伯克段于鄢》)——請以遺之:請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給她。

      (2)左右以告。(《馮諼客孟嘗君》)——手下把這件事告訴孟嘗君。

      (3)責(zé)畢收,以何市而反?(《馮諼客孟嘗君》)——以何市而反:用收債的錢買什么回來?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fēng)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諫逐客書》)——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因為變法而富足,國家因為變法而強大。

      (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陳情表》)——無以至今日:不能靠祖母活到今天;無以終馀年:不能靠我度過殘年。

      (6)欲將以有為也。(《張中丞傳后敘》)——打算留著這條命有所作為。

      另一個是代詞賓語所指代的對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譯時可直接將它作為“以”的賓語對待。這種情況也可看作是“以”的賓語為了強調(diào)而提前的形式。例如: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禮記 大同》)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jīng) 氓》)——秋以為期:以秋為期。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諫逐客書》)——用驅(qū)逐客卿的方式幫助敵國,用減少人才的行為使仇人獲利。

      (4)請其矢,盛以錦囊。(《五代史伶官傳序》)——盛以錦囊:用錦囊裝起來。

      (5)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傳序》)——系燕父子以組:用繩索把燕王父子捆起來。

      (6)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則某知罪矣。(《答司馬諫議書》)——責(zé)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時間太長為理由批評我。

      (7)而賊語以國亡主滅。(《張中丞傳后敘》)——語以國亡主滅:告訴(他們)國家已亡、君王已死。

      (8)不追議此,而責(zé)二公以死守。(《張中丞傳后敘》)——責(zé)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為理由指責(zé)張巡、許遠。

      3、“以為”

      “以為”是古漢語常見的凝固結(jié)構(gòu),主要有兩種意義:

      一個是復(fù)合動詞,表示“認為”、“覺得”的意思,這較為常見。例如:

      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馮諼客孟嘗君》)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諫逐客書》)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答司馬諫議書》)

      另一個是省略了代詞賓語的“以”字結(jié)構(gòu)與動詞“為”組合而成,因此是兩個詞。理解和翻譯時必須把“以”的賓語補出,才不致產(chǎn)生誤解。例如: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季氏將伐顓臾》)——以為東蒙主:讓他(指顓臾君)東蒙山祭祀的主祭人。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辭之以為博。(《莊子 秋水》)——以為名:以此博取高潔的美名;以為博:以此換取博學(xué)的贊譽。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馮諼客孟嘗君》)——無以為家:沒有用來養(yǎng)家的資財。

      傳其事以為官戒。(《種樹郭橐駝傳》)——寫下他的事跡,以此作為官員的戒鑒。

      相關(guān)推薦:2015年成人高考考試大綱專題

      交流:移動客戶端下載(APP)  成人高考QQ群 

      網(wǎng)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輔導(dǎo)班全新上線   課程免費試聽!

    相關(guān)閱讀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lǐng)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