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人財產權從法律意義上回答了資產歸屬問題,同時,從經濟意義上回答了資產的經營問題。()
2.公司法人財產的安全性是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首要條件,是公司作為獨立民事主體存在的基礎,也是公司作為市場生存和發(fā)展主體的必要條件。()
3.2006年1月1日《公司法》修訂實施前發(fā)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歷史上的上市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論其股東所有制性質如何,如果該公司經營期滿3年,增資公開發(fā)行股票后,即可申請公開發(fā)行的股票上市交易;另一種是新發(fā)起設立、設立時間不滿3年的股份有限公司。()
4.《證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要求是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5000萬元。()
5.擬發(fā)行上市的公司原則上應采取整體改制方式,即剝離非經營性資產后,企業(yè)經營性資產整體進入股份有限公司。企業(yè)不應將整體業(yè)務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一個部分組建為擬發(fā)行上市公司。()
6.發(fā)起人或股東將經營業(yè)務納人擬發(fā)行上市公司的,該經營業(yè)務所必需的商標可不進入公司。()
7.擬發(fā)行上市公司原則上應以租賃方式從主發(fā)起人或控股股東、國家土地管理部門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權。()
8.擬發(fā)行上市公司應擁有獨立于股東單位或其他關聯方的員工,并在有關社會保障、工薪報酬、房改費用等方面分賬獨立管理。()
9.擬發(fā)行上市公司不得為控股股東及其下屬單位、其他關聯企業(yè)提供擔保,或將以擬發(fā)行上市公司名義的借款轉借給股東單位使用。()
10.關聯關系主要是指在財務和經營決策中,有能力對發(fā)行人直接或間接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方式或途徑,主要包括關聯方與發(fā)行人之間存在的股權關系、人事關系、管理關系及商業(yè)利益關系。()
11.資產清查是指對企業(yè)的各種銀行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各類庫存現金和有價證券等基本財務情況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以及對企業(yè)的各項內部資金往來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以保證企業(yè)賬賬相符、賬證相符,促進企業(yè)賬務的全面、準確和真實。()
12.產權界定是指國家依法劃分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等產權歸屬,明確各類產權形式的財產范圍和管理權限的一種法律行為。產權界定應當依據“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
13.具有法人資格的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及其他單位以其依法占用的法人資產向獨立于自己的股份公司出資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構成國家股,界定為國有資產。()
14.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機構或部門直接設立的國有企業(yè)以其部分資產(連同部分負債)改建為股份公司的,如進入股份公司的凈資產(指評估前凈資產)累計高于原企業(yè)所有凈資產的40%,或主營生產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資產進人股份制企業(yè),其凈資產折成的股份界定為國家股。()
15.國有企業(yè)(行業(yè)性總公司和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公司除外)或國有企業(yè)(集團公司)的全資子企業(yè)(子公司)和控股子企業(yè)(控股子公司),以其依法占用的法人資產直接向新設立的股份公司投資入股形成的股份,界定為國有法人股。()16.國有資產折股時,不得低估作價并折股,一般應以評估確認后的總資產折為國有股股本。()
17.經國家土地管理部門確認的土地評估結果,是確定土地使用權折股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租金數額的基礎。()
18.改組前的企業(yè)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可以由上市公司與原企業(yè)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由上市公司實際占用土地。()
19.對承擔社會職能的非經營性資產可將非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完全劃分開,非經營性資產或留在原企業(yè),或組建為新的第三產業(yè)服務性單位,但不得由國有股持股單位所分得的紅利支持該部分。()
20.股份有限公司的發(fā)起人在出資時可以用貨幣、實物、工業(yè)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但不用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21.當企業(yè)整體改組為上市公司的時候,無形資產產權一般全部轉移到上市公司,由國有股權的持股單位,即原企業(yè)的上級單位享有無形資產產權的折股。()
22.如果一項潛在損失是可能的,且損失的數額是可以合理地估計出來的,則該項損失應作為應計項目,在會計報表中反映。如果可能損失的金額無法合理估計,或者如果損失僅僅有些可能,則不能在附注中反映。()
23.企業(yè)接受非國有單位以非貨幣資產出資,可不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
24.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批準經濟行為的事項涉及的資產評估項目,由中央企業(yè)負責備案。()
25.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收到核準申請后,對符合核準要求的,及時組織有關專家審核,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評估報告的核準;對不符合核準要求的,予以退回。()
26.企業(yè)收到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后,將備案材料逐級報送給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或其所出資企業(yè),自評估基準日起9個月內提出備案申請。()
27.重置成本法的計算公式是:被評估資產價值=重置全價一實體性陳舊貶值一功能性陳舊貶值。()
28.現行市價法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n個與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比較對象,分析比較對象的成交價格和交易條件,進行對比調整,估算出資產價值的方法。()
29.在資產評估時,應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評估對象,選用不同的且最適當的價格標準。對不同公司投入股份有限公司的同類資產,應當采用不同價格標準評估。()
30.境外募股公司除了需要一家國內的評估機構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評估以外,一般還需要根據募股或上市地的法律或上市規(guī)則的要求,聘請一家在當地有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評估。()
31.重要性水平是指財務會計報表等信息的漏報或錯報程度足以影響使用者根據財務報表所作出的決策。()
32.檢查風險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或程序不能及時防止或發(fā)現某項認定發(fā)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33.具體審計計劃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審計工作進度及時間、費用預算,審計小組組成及人員分工,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及審計風險的評估,對專家、內審人員及其他審計人員工作的利用等其他有關內容。()
34.或有損失主要有兩類:一是對會計報表有直接影響,并需要調整的事項;二是對會計報表沒有直接影響,但應予以關注、反映的事項。()
35.或有損失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經濟業(yè)務所造成的,將來可能會發(fā)生,并要由被審計單位承擔的潛在損失。這些可能發(fā)生的損失,到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表日為止,仍不能確定。()
36.在企業(yè)股份制改組過程中,企業(yè)的資產、業(yè)務及債權、債務不一定隨之重組。()
37.控制風險是假定沒有內部控制的情況下,會計報表某項認定產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38.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審計工作時,必須對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斷,以便為檢查數量上重要的錯報確定一個可接受的水平。()
39.公司在股份制改組資產評估中一般使用清算價格法。()
40.企業(yè)在改組為上市公司時,必須對承擔政府管理職能的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剝離。()
41.對于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實行授權經營或國家控股公司試點的企業(yè),不可采用授權經營方式配置土地。()
42.價值重估是指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依據國家清產核資政策和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guī)定,對企業(yè)申報的各項資產損益和資金掛賬進行認證。()
判斷題
1.A 2.B 3.A 4.B 5.A 6.B 7.B 8.A 9.A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B 17.A 18.A 19.B 20.B
21.A 22.B 23.B 24.B 25.B 26.A 27.B 28.A 29.B 30.A
31.A 32.B 33.B 34.B 35.A 36.B 37.B 38.A 39.B 40.A 41.B 42.B
相關推薦:
2010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考試發(fā)行與承銷第三章多選題
2010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考試發(fā)行與承銷第三章單選題
更多推薦:
2010年證券從業(yè)考試遠程輔導,熱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