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司法考試絕不僅僅是拼智力、拼體力,非智力性因素在司法考試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勝的信念是整個司法考試過程中的一盞指路明燈,有了這個強大精神支柱,以后的許多困難都不在話下。所以,首先要樹立通過司法考試的必勝信心,以“不考則已,一考必中”的昂揚斗志投入到司法考試復習當中去。
當然,無論下多么大的功夫,最終結果也不會令人滿意。這時候,我們可以向宋代名相王安石先生學習,“盡吾志而力不達,無悔矣”。
策略二:
不要以為復習時間越多越好,用時過久容易把人的精力拖垮,以致精疲力盡,累倒在司法考試的戰(zhàn)場上。
那么,準備司法考試的時間成本預算是多少呢?一般說來,如果考生沒有法律專業(yè)基礎,應當拿出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集中復習。對于那些科班出身的考生而言,考前集中兩三個月也就差不多了。當然,考慮到個人的智力、精力等相關因素,時間上可以適當調(diào)整。
策略三:
司法考試的硬件工具是各種輔導資料。主要有教材、法條、真題及其相關資料。
關于輔導班,如果考生個人自學能力不是很強,參加一個輔導班也是比較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第一次參加司法考試的考生來說。還有那些在職的考生們,沒有在校生們的那種學習氣氛,參加個輔導班可以使其從工作、家庭的環(huán)境中暫時分離出來,進入一種全新的境界,更為專注地投入復習中去。
策略四:
司法部編審的復習指定用書(簡稱教材)是司法考試的主要基礎工具,該套教材不但具有權威性,而且針對性強。一套在手,足以應對,除非個別地方弄不懂,才有必要輔以其它參考資料。法律屬于社會科學,許多問題未必有定論,而學者們都有自己的學術觀點,看多了反而互相干擾。一些科班出身的考生紛紛落馬,與之不無相關。
在司法考試的前期準備階段,教材可以唱主角。
在司法考試的14門科目中,法理學、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jīng)濟法等五個部門法,以考查法學基本理論為主,相應的法條依托較少,其教材依賴性最為突出。即便像國際三法有一些法條,用處也不大,尤其諸如《伯爾尼公約》、《巴黎公約》之類的國際條約,很是冗長,讀起來比較別扭,倒不如看教材來得快。
關于復習順序,對初學者來講,最好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如應當先復習實體法,后復習程序法;先復習國內(nèi)法,再復習國際法。一般可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復習:法理學、憲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jīng)濟法、法律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紀律。
司法考試的14門科目是一個法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按照一定順序通讀一遍,以便有個整體把握。而后就不必再按部就班,可以
靈活安排復習順序。如可以按重點科目順序,也可以按考卷科目順序,還可以按弱項科目為序等等。
在閱讀教材時應有自我命題意識,要善于找“題眼”,迎合命題者的設計思路,有時還會不謀而合。同時不要忽視教材中出現(xiàn)的小案例,這可能是很好的命題素材,稍加變化就可能出現(xiàn)在司法考試試卷上。
策略五:
牽牛要牽牛鼻子。
法條就是司法考試的“牛鼻子”。尤其是后期階段,應以法條為主。
面對厚厚的一大本法條,的確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們不妨把所有法條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必須熟記的重點法條,數(shù)量在15% 左右;第二類是次重點法條,數(shù)量在20% 左右,考查的幾率也很大,應充分記憶;第三類是應景法條,考分極少,時間來得及,可稍微瀏覽一下或者就大膽放棄。
對于多款多項的法條應格外注意,它們是多項選擇題的絕佳材料,命題人對之很青睞。
有些易得分的法條(多為考點密集型),應誓在必得。比如,律師法、法官法、檢察官法、仲裁法等。
就考試而言,以法條為主進行復習的指導方針是可取的。但理論性知識點亦不容忽視。今年的司法考試明顯加強考題的理論性。并且,這也預示著某種命題趨勢。不過,法條背后大多有法理依據(jù)。
策略六:
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
歷屆實考題應當說是最好的訓練材料,指導意義很強。
通過做真題,不但可以體味考試重點、難點、??键c,而且能夠把握命題風格、題型及各部門法在司法考試中的分值比重。這樣一來,應考能力得到加強,復習方向就會更加明確,大大節(jié)省時間。況且,司法考試試題中不乏往屆真題,占的分值比例十分大。
策略七:
打蛇要打七寸。
司法考試明顯提高了刑法和三大程序法案的考查比重。刑事法律制度“地盤”大增,而民法仍不失其航母地位。所謂“得民法者得天下,得刑法者稱諸侯”。
下面是司法考試十大重點部門法,應投入主要精力加以熟練掌握。
刑法(約70分)、刑事訴訟法(約55分)、合同法(約50分)、民事訴訟法(約40分)、民法通則(約35分)、行政訴訟法(約25分)、憲法(約15分)、公司法(約12分)、擔保法(約11分)、仲裁法(約7 分)。
此十大法條合計320 分,占司法考試分值比重的80%.并且,除憲法以外,其余九大法條均可能出現(xiàn)在案例分析試卷上,其身價非同一般。
司法考試難過,記憶量大是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這些數(shù)以萬計的法條,考點密集,記憶強度最大。因此,應講究記憶方法。以下幾種方法不妨一試:
及時記憶法。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復習頻率應是先密后疏,并盡量縮短復習周期。
交叉記憶法。適時變換復習內(nèi)容,如實體法與程序法、民法與刑法的間隔復習,上午看教材,下午做題。
早晚記憶法。早醒無前攝抑制(先記知識對后記知識的干擾),睡前無后攝抑制,從而使記憶效果達到最佳。
策略八: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司法考試的最后一兩個月,時間利用價值極其珍貴。如果說前期階段以理解為主,那么后期階段便以強化記憶為主。同時應做個三五套模擬題,培養(yǎng)臨考經(jīng)驗。
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此時應緊緊抓住重點法條、理論強的部分教材不放,不可搞題海戰(zhàn)術。
司法考試復習腦力消耗量大,應注意勞逸結合。同時也應加強營養(yǎng),多吃一些能增強記憶的食物,如蛋類、奶類、豆類制品及各種新鮮蔬菜和瘦肉等。
司法考試進行兩天,四張試卷,每卷答題時間3 小時。1至3卷由100道客觀題構成,大多每一題就是一個小案例法理判斷。卷四是主觀題,由案例分析和文書寫作構成,難度較大。總之,每張試卷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要說可以節(jié)省時間的部分,就是憑感覺作出的或曾經(jīng)做過的題。司法考試是典型的超負荷型考試,對應試體能、心理狀態(tài)要求非常高。進入考場,做題時應先難后易,對模棱兩可的題目,憑第一印象,沒有十分把握的不可輕易改動。
所有參加司法考試的人,都希望利用最短的時間內(nèi)取得最好的考試分數(shù)。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本人的效率。一般來講,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六小時左右)進行復習,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