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B2.B3.D4.C5.A6.A7.D
二、1.司馬遷
2.絕唱;《離騷》
3.“書”
4.不令而行;雖令不從
三、1.因;做了
2.依仗;屢次
3.活捉
4.同“陣”,布陣
5.許,左右
6.而且;倘若,如果
7.恰逢,正趕上
8.到、往
9.缺糧斷水
10.被
四、1.李廣的百名騎兵都非常驚恐,想要騎著馬火速往回跑。
2.士兵也大多樂意跟隨李廣,而認為跟隨程不識很苦。
3.現(xiàn)在的將軍尚且不能犯禁夜行,何況是從前的呢?
4.敵人多而且離得近,倘若有了緊急情況,怎么辦呢?
5.難道我的面相不應(yīng)當封侯嗎?是本來就命中注定的呢?
6.我看李將軍,老實憨厚得像個鄉(xiāng)下人,嘴不善于說話。
五、1.首先,作者描寫了李廣精于騎射,武藝超群,機智勇敢,臨危不懼,善察敵情,巧于謀略,突出了他作為一代名將智勇雙全的特點。在上郡遭遇戰(zhàn),雁門出擊戰(zhàn),右北平以少敵多之戰(zhàn)中皆可看出。
其次,作者還以較多的筆墨寫李廣的武德。李廣體恤下屬,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治軍簡易,寬緩不苛,大有古代良將之風。李廣將兵,遇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李廣為官廉潔,凡有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
再次,李廣雖有超群的武藝,過人的膽識,卻備受排擠壓抑,白首未得封侯。因為他質(zhì)樸誠信,訥口少言,不懂阿諛奉承,成為當時朝廷任人唯親,權(quán)貴貪功諉過的犧牲品。
2.在《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成功地塑造了飛將軍李廣機智勇敢、武藝超群,身處逆境而依然轉(zhuǎn)戰(zhàn)疆場,為國盡忠這樣一個古代愛國將領(lǐng)的英雄形象。作者正是通過對李廣這樣一個悲劇英雄的刻畫,表達了自已對一代名將的衷心傾慕,揭露和批判了漢統(tǒng)治者忌賢妒能、任人唯親以及不合理的軍功制度,對漢統(tǒng)治者對李廣的不公正的待遇,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3.用富于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是《李將軍列傳》的一大特色。作者很善于寫小事,寫細節(jié)。或用以強化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之更加突出,更加鮮明;或用以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某一側(cè)面,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真實可信。如寫李廣善射,一方面,對“廣家世世受射”,“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作了簡要的敘述介紹;另一方面,又抓住了一個尤為生動的細節(jié):李廣出獵,射矢入石,誤以為虎,顯示了他臂力的強勁非凡,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又如表現(xiàn)李廣精于箭藝,作者寫李廣“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通這個細節(jié),形象地說明李廣精于箭藝的緣由在于樂此不疲。還有寫李廣斬霸陵尉這個細節(jié),也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廣不能容人的性格弱點,同時表露出司馬遷對漢代下層官吏假權(quán)欺人的反感。
4.司馬遷在文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來烘托映襯李廣的形象。例如要表現(xiàn)李廣的善射,則把他放到和匈奴射雕者的對壘中去寫。先寫匈奴射雕者技藝高強,三人便將中貴人帶去的數(shù)十騎射殺殆盡;然后寫李廣親自射殺二個射雕者,生擒一人。
再如,將李廣和程不識對比來表現(xiàn)李廣的善于治軍和體恤下屬;將李廣和李蔡對比,寫李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而官運亨通,身為列侯,位至三公,李廣人品、智勇、才略、威望無一不在李蔡之上,卻總是“無賞”、“賞不行”、“官不過九卿”,白首未封侯。通過對比,更突出李廣的性格特征,強調(diào)了李廣功高賞薄的不公正待遇,進而揭露了漢統(tǒng)治者的任人唯親和不合理的軍功制度。
六、
1.(1)本段表現(xiàn)了李廣善騎射的特點。
(2)作者采用了對比手法,用李廣的射技與匈奴射雕者的射技作對比,來凸現(xiàn)李廣善騎射的特點。
(3)因為作者先寫射雕者的射技遠遠超過中貴人及其隨從,然后再寫李廣的射技又遠遠超過了射雕者,逐層對比,層比層進,所以采用的是遞進式的對比方法。
(4)本段采用行為描寫方法來刻畫李廣的形象。
2.(1)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2)李廣射箭“中石沒鏃”表現(xiàn)了李廣臂力強勁非凡。
(3)從這一細節(jié)中可看出李廣善射的特征。
(4)表現(xiàn)了李廣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英雄氣概和最終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本色。
考點試題推薦:2015年成人高考大學語文議論文考點及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