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唯物辯證法體系中,揭示事物發(fā)展狀態(tài)和形式的是 ( )
A.矛盾規(guī)律
B.質量互變規(guī)律
C.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D.因果規(guī)律
答案:D
1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 ( )
A.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
B.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C.辯證否定
D.普遍和特殊、個別和一般、絕對和相對的辯證關系
答案:D
1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 ( )
A.感性認識包含錯誤,理性認識完全正確
B.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xiàn)象,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
C.感性認識產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認識產生于科學實驗
D.感性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抽象思維
答案:B
14.在真理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就必須承認 ( )
A.真理的客觀性
B.真理的相對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體性
答案:A
1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是 ( )
A.勞動者
B.勞動資料
C.人
D.勞動對象
答案:A
16.下列選項中,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組是 ( )
A.哲學、宗教、心理學
B.藝術、道德、邏輯學
C.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
D.哲學、藝術、道德
答案:C
17.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 ( )
A.根本動力
B.唯一動力
C.最終動力
D.直接動力
答案:D
18.每一代人在社會上開始生活時,都面對既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不能選擇的。這 種觀點是 ( )
A.歷史唯物主義的
B.機械唯物主義的
C.宿命論
D.唯心主義的
答案:D
1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之間是 ( )
A.并列關系
B.繼承關系
C.繼承與發(fā)展關系
D.發(fā)展關系
答案:B
20.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是 ( )
A.當今時代主題的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的興起
B.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C.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D.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
答案:B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