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一)閱讀下面一段課文,回答下列21~23小題。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憩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孚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21.這段文字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語?(2分)
答案: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2.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成立:
祚薄:
兒息:
嬰:
答案:成立:成人自立。
祚薄:福薄。祚:福。
兒息:兒子。息:子女。
嬰:纏繞,纏身。
23.將“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答案:外面沒有近親,家里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僮仆。孤孤單單,形影相伴。
(二)閱讀《山居秋暝》,回答下列24—26小題。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4.這首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2分)
答案:在這優(yōu)美的畫卷中,充滿著宜人的情趣,表明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25.如何理解這首詩中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表現(xiàn)手法?(4分)
答案:這首詩最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用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手法,寫出了山村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傍晚,秋雨過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靜謐。但詩人并沒有一味寫出山村如何寧靜,而是寫靜中之動,寫清泉在石上流淌,寫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說笑,寫漁船歸來攪動蓮花,給這幽靜的畫面增添了一些生趣,多了一種宜人的情調(diào)。動靜互相映襯,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26.分析《山居秋暝》這首詩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中有畫”的特點。(4分)
答案:《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鮮明地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點。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畫家的眼光來觀察景物,并在詩中成功地繪出完整的畫面。開頭兩句就給這幅畫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調(diào):秋天的傍晚,剛剛下過雨。三四句寫景,月光從松樹的縫隙照到地上,清泉從石上流過。五六句寫景和人,竹林中女子,蓮花中的漁船。詩中既有總體的色調(diào)渲染,又有具體的景物描寫,山月、清泉、竹林、蓮花、浣女、漁舟,構(gòu)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三)閱讀《馮諼客孟嘗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小題。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日:“客何好?”日:“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日:“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日:“諾?!弊笥乙跃v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日:“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日:“食之,比門下之魚客。,,居有頃,復(fù)彈其鋏,歌日:“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日:“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浅似滠?,揭其劍,過其友,日:“孟嘗君客我!”后有頃,復(fù)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弊笥医詯褐?,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日:“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fù)歌。
27.這段選文在刻畫馮諼形象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先抑后揚,凸顯馮諼與眾不同的“奇”。
28.馮諼彈鋏而歌,當時人們認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4分)
答案:左右認為馮諼無好無能卻“貪而不知足”。有人認為馮諼是裝愚試探。
29.這段選文刻畫馮諼時運用了哪些方法?(4分)
答案:直接人物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耙兄鶑椘鋭Α?,屬于行為細節(jié)描寫。
間接人物描寫:用他人的反應(yīng)刻畫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惡之”。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