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選擇題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5分)
魯迅路口(節(jié)選)
張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紹興。該看的上一次早已看過,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裝修;拆掉剛蓋好的大樓,改成黑白的紹興色??赡苁怯捎谔鞖獾脑虬?,這一回頭頂是萬里晴空,總覺景色不合書里的氣氛。在魯迅故居門口,車水馬龍根本不理睬遠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眾之流,擦著制作的假烏篷船一涌而過。我猶豫著,最后決定不再買票進去。
與其說是來再一次瞻仰遺跡,不如說是來復習上一次的功課。那一次在冬雨中,我們走過了一條條街道,處處辨認著遺跡和背景。那幾年我潛心南方的游學,事先讀足了記載,到實地再加上草圖筆記。我辨認著,小街拐角坐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濕的青藤書屋,還有山陰道、會稽山、古史傳說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學令人愉快,追想著那些日子,盼著再重復它一次。
雖然我明白這是一處危機潛伏之地。漸漸地我們終于明白了,這個民族不會容忍異類。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對魯迅的大毀大謗勢必到來。魯迅自己是預感到了這前景的,為了規(guī)避,他早就明言寧愿速朽。但是,畢競在小時代也發(fā)生了尖銳的對峙,人們都被迫迎對眾多問題。當人們四顧先哲,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曖昧時,就紛紛轉回魯迅尋求解釋。我也一樣,為著私人的需要,尋覓到了這里。
同伴是本地人,對是否進去參觀無所謂。我也覺得要看的都看過了,門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進去了吧。路口上,車聲轟轟人聲鼎沸,不由你過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亂決定離開,心里一陣滋味索然。
就這樣,這一次在紹興過魯門而未進。雖然腳又踩過這塊潮濕土地,端詳過秋瑾的遺墨,進入了徐錫麟的臥室,我沒有邁過那個路口。我想保護初訪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夾在一群小學生里一擁進了三味書屋,后來就親身站到了百草園。那時的感覺非常新鮮,自己的小學生時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學生時代一霎間都復活了。那不是來瞻仰偉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時代。一股那么親近的沖動,曾在人流擁擠中幼稚地浮現(xiàn)。
從魯迅家的大門口邁步,左右轉兩個彎,隔一兩條小街,原來三百步之內,就是秋瑾的家。
初次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心中不由一驚。他們住得這么近!……果然還是要到現(xiàn)地,才能獲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識是不可能的,即便沒有借鹽討火做過親密鄰里,也會因為留學一國彼此熟識。若再是朋友,就簡直是攜手東渡了。
后來去了徐錫麟的東埔鎮(zhèn)。冬月來時,以為東埔路遠不易到達,這一回才知東埔鎮(zhèn)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陣工夫。這么說,我尋思著,烈士徐錫麟的家鄉(xiāng)就在咫尺——這幾個人,不但是同鄉(xiāng),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學。
站在路口上,我抑制著心里的吃驚,捉摸著這里的線索。
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
11.作者專程來瞻仰魯迅的故居,為什么過其門而不入?(5分)
參考答案:城市在粉刷裝修,總覺景色不合書里的氣氛。許多人以魯迅為飯碗,使作者興趣索然,全沒有了當初的美好感覺。
12.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訪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文中為什么兩次寫那次初訪?(6分)
參考答案:留下了新鮮而親切的印象。兩次寫那次初訪,一是為了與現(xiàn)實作對照,二是為下文由于失望而過魯門而不入,結果獲得了新的發(fā)現(xiàn)作鋪墊。
13.文章結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從全文看,應如何理解?(6分)
參考答案:作者面對魯迅故居路口的變化,追尋他選擇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原因。他認識到應當從魯迅的留學經歷中尋找答案,魯迅的選擇應當與秋瑾和徐錫麟有關。
14.寫出表現(xiàn)作者冬雨中初訪紹興時心情的詞語。(至少寫出4個)(4分)
參考答案:令人愉快,盼著再重復,感覺非常新鮮,親近的沖動。
15.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這篇散文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不僅探尋魯迅的足跡,也思考魯迅的同鄉(xiāng)秋瑾與徐錫麟可能對魯迅的影響。
B.文章以“該看的上一次早已看過,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開頭,以“站在路口上,我抑制著心里的吃驚”結尾,表現(xiàn)了對魯迅故居路口變化的不快。
C.文中對冬雨的那一次初訪魯迅故居的描寫充滿詩意,卻不肯言明時間,是因為對作者來說時間并不重要,“那一次”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
D.文章第三自然段說“但是,畢竟在小時代也發(fā)生了尖銳的對峙”?!靶r代”是指魯迅生活的時代,是相對我們生活的大時代而言的。
E.文章的標題“魯迅路口”有深刻的寓意。在“魯迅路口”,最能照出人們心靈的善惡美丑,也最能引發(fā)人們的深入思考。
參考答案:AC
成考試題:2016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備考試題及答案 歷年真題
考試報名:2016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報名流程 招生簡章
成人高考培訓班:成人高考全科VIP班,權威解密新教材90%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