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綜合能力高頻考點:避難設施
1、避難層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應設置避難層,且第一個避難層的樓面至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
(2)除可布置設備用房外,避難層不應用于其他用途。設置在避難層內(nèi)的可燃液體管道、可燃或助燃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q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及其他公共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及其他公共區(qū)分隔。設備管道區(qū)、管道井和設備間與避難區(qū)或疏散走道連通時,應設置防火隔間,防火隔間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
(3)消防設施
1)避難層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軟管卷盤、滅火器、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2)在避難層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的出口處,均應在明顯位置設置標示避難層和樓層位置的燈光指示標識。
3)避難區(qū)應采取防止火災煙氣進入或積聚的措施,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不應低于乙級防火窗。
2、特殊建筑(場所)的避難間
1)病房樓的避難間
避難間位置應靠近樓梯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分隔,服務的護理單元不得超過2個,每個護理單元的避難區(qū)凈面積不應小于25.0㎡。避難間可以利用平時使用的房間,如利用每層的監(jiān)護室,也可以利用電梯前室,但合用前室不宜作為避難間,以免病床影響人員通過樓梯疏散。
2)消防設施
1)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滅火器、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2)避難間的入口處的明顯位置應設置標示避難間的燈光指示標識。
3)避難間應采取防止火災煙氣進入或積聚的措施,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不應低于乙級防火窗。除外窗和疏散門外,避難間不應設置其他開口。
2)老年人照料的避難間
①3層及3層以上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包括設置在其他建筑內(nèi)三層及以上樓層)的老年人照料設施,應在二層及以上各層老年人照料設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設置1間避難間。
②當老年人照料設施設置與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直接連通的開敞式外廊、與疏散走道直接連通且符合人員避難要求的室外平臺等時,可不設置避難間。
③避難間應設置在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避難間可以利用疏散樓梯間的前室或消防電梯的前室。疏散樓梯間與消防電梯的合用前室不適合兼作避難間。避難間也可以利用平時使用的公共就餐室或休息室等房間。為保證安全性,需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分隔。
④避難間內(nèi)可供避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2m2,避難間可利用疏散樓梯間的前室或消防電梯的前室,其他要求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
3、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
規(guī)模 | 分隔后的不同區(qū)域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3m。 |
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 | 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不得少于1部。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qū)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 |
防風雨棚 | 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該空間地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置百葉時,百葉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 |
使用功能 | 除用于人員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業(yè)或供人員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凈面積不得小于169m2。 |
4、避難走道
避難走道是指設置防煙設施且兩側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分隔,用于人員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直通地面的出口數(shù)量 | 不得少于2個,并設置在不同方向。 只與一個防火分區(qū)相通且該防火分區(qū)至少有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一個直通地面的出口。 |
凈寬度 | 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 |
前室 | 防火分區(qū)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前室,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開向前室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
消防設施 | 避難走道內(nèi)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防火分區(qū)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 |
內(nèi)部裝修 | 燃燒性能等級必須為A級 |
避難走道到地面的距離 | 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60m。 |
一個人備考總是難以堅持,遇到問題不知道要問誰,快掃碼添加學霸君為好友邀請加入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備考群,在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友、打卡學習、結伴考試,心動了嗎?快掃碼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