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防火門、窗和防火卷簾
6.5.1防火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設置在建筑內(nèi)經(jīng)常有人通行處的防火門宜采用常開防火門。常開防火門應能在火災時自行關閉,并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2、除允許設置常開防火門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門均應采用常閉防火門。常閉防火門應在其明顯位置設置“保持防火門關閉”等提示標識。
3、除管井檢修門和住宅的戶門外,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功能。雙扇防火門應具有按順序自行關閉的功能。
6.5.2設置在防火墻、防火隔墻上的防火窗,應采用不可開啟的窗扇或具有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功能。
6.5.3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10m;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該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m。
2、防火卷簾應具有火災時靠自重自動關閉功能。
3、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對所設置部位墻體的耐火極限要求。
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熱性的判定條件時,可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
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僅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條件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的規(guī)定,但火災延續(xù)時間不應小于該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
4、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墻、柱之間的空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5、需在火災時自動降落的防火卷簾,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經(jīng)典解說(一):防火卷簾設置寬度為高頻考點,分隔部位≤30m時,防火卷簾寬度不大于10m;>30m,防火卷簾≤該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m(如:分隔部位寬度70m,防火卷簾計算寬度70*1/3=23.3m,此時也只能設置20m的寬度)。
經(jīng)典解說(二):中庭防火卷簾的設置寬度不限。
經(jīng)典解說(三):防火卷簾要同時滿足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熱性,只滿足耐火完整性時,要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
6.6天橋、棧橋和管溝
6.6.1天橋、跨越房屋的棧橋以及供輸送可燃材料、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棧橋,均應采用不燃材料。
6.6.2 輸送有火災、爆炸危險物質(zhì)的棧橋不應兼作疏散通道。
6.7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
6.7.1建筑的內(nèi)、外保溫系統(tǒng),宜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不宜采用B2級保溫材料,嚴禁采用B3級保溫材料;設置保溫系統(tǒng)的基層墻體或屋面板的耐火極限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6.7.2建筑外墻采用內(nèi)保溫系統(tǒng)時。保溫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于人員密集場所,用火、燃油、燃氣等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場所以及各類建筑內(nèi)的疏散樓梯間、避難走道、避難聞、避難層等場所或部位,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
2、對于其他場所。應采用低煙、低毒且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保溫材料。
3、保溫系統(tǒng)應采用不燃材料做防護層。采用燃燒性能為B1級的保溫材料時,防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
經(jīng)典解說(一):建筑保溫材料中不可能出現(xiàn)B3級材料。
經(jīng)典解說(二):建筑內(nèi)保溫材料中不可能出現(xiàn)B2級材料。
經(jīng)典解說(三)、內(nèi)保溫(人密A級,其他B1級,不燃材料做保護層,厚度10mm)。
6.7.3建筑外墻采用保溫材料與兩側(cè)墻體構成無空腔復合保溫結構體時,該結構體的耐火極限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為B1、B2級時,保溫材料兩側(cè)的墻體應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應小于50mm。
6.7.4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其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6.7.5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住宅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
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
2、 除住宅建筑和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外,其他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2)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3)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
6.7.6除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外,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高度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6.7.6 圖示 建筑高度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保溫體統(tǒng)的技術要求
6.7.7除本規(guī)范第6.7.3條規(guī)定的情況外,當建筑的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按本節(jié)規(guī)定采用燃燒性能為B1、B2級的保溫材料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除采用B1級保溫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級保溫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墻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
2、應在保溫系統(tǒng)中每層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防火隔離帶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防火隔離帶的高度不應小于300mm。
6.7.8建筑的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應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設置防護層,防護層應將保溫材料完全包覆。除本規(guī)范第6.7.3條規(guī)定的情況外,當按本節(jié)規(guī)定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時,防護層厚度首層不應小于15mm,其他層不應小于5mm。
6.7.9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的空腔,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6.7.10建筑的屋面外保溫系統(tǒng),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時,不應低于B1級。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的外保溫系統(tǒng)應采用不燃材料作防護層,防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
當建筑的屋面和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均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時,屋面與外墻之間應采用寬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設置防火隔離帶進行分隔。
經(jīng)典解說(一):外墻內(nèi)保溫
場所 | 材料等級 | 防護層厚度 |
人員密集場所 | A | 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做防護層,采用燃燒性能為B1級的保溫材料時,防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 |
用火、燃油、燃氣等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場所 | A | |
疏散樓梯間、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等場所或部位 | A | |
對于其他場所,應采用低煙,低毒且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保溫材料。 | B1 |
經(jīng)典解說(二):外墻外保溫(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保溫系統(tǒng)技術要求)
建筑場所 | 建筑高度 | A級保溫材料 | B1級保溫材料 | B2級保溫材料 |
人員密集場所 | 應采用 | 不允許 | 不允許 | |
住宅 建筑 | h>100m | 應采用 | 不允許 | 不允許 |
27m<h≤100m | 宜采用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②外墻門、窗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 | 不允許 | |
h≤27m | 宜采用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②外墻門、窗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 | |
其他 建筑 | h>50m | 應采用 | 不允許 | 不允許 |
24m<h≤50m | 宜采用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②外墻門、窗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 | 不允許 | |
h≤24m | 宜采用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 可采用: 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②外墻門、窗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 |
經(jīng)典解說(三):外墻外保溫(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保溫系統(tǒng)技術要求)
建筑場所 | 建筑高度 | A級保溫材料 | B1級保溫材料 |
人員密集場所 | 應采用 | 不允許 | |
非人密場所 | h>24m | 應采用 | 不允許 |
h≤24m | 宜采用 | 可采用:①每層設置防火隔離帶 |
經(jīng)典解說(四):其他
場所 | 要求 | 保溫材料 | 厚度 |
夾芯 | 建筑外墻采用保溫材料與兩側(cè)墻體構成無空腔復合保溫結構時,該結構體的耐火極限應符合有關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為B1、B2級時: | 兩側(cè)的墻體應采用不燃材料 | 厚度均不應小于50mm。
|
屋面外保溫 | 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時,不應低于B1級。 | 不應低于B2級 | 采用B1、B2級保溫材料的外保溫系統(tǒng)應采用不燃材料做防護層,防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 |
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時, | 不應低于B1級 |
經(jīng)典解說(五):關于厚度總結
部位及做法 | 防護層厚度(mm) | 防火隔離帶(mm) | 防火封堵 |
外墻內(nèi)保溫 | 10 | / |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的空腔,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外墻外保溫 | 首層15 | 300 | |
其他層5 | |||
屋面 | 10 | 與墻面之間500 |
6.7.11 電氣線路不應穿越或敷設在燃燒性能為B1或B2級的保溫材料中;確需穿越或敷設時,應采取穿金屬管并在金屬管周圍采用不燃隔熱材料進行防火隔離等防火保護措施。設置開關、插座等電器配件的部位周圍應采取不燃隔熱材料進行防火隔離等防火保護措施。
6.7.12建筑外墻的裝飾層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但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時,可采用B1級材料。
經(jīng)典解說:外墻裝飾層,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若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時,則可采用B1級材料(50m為界)。
各位考友,對于這個知識點還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233網(wǎng)校特別聲明:本篇內(nèi)容為233網(wǎng)校一級消防工程師老師整理歸納,對于需要復制、轉(zhuǎn)載、鏈接和傳播文章內(nèi)容的,請注明文章內(nèi)容源自233網(wǎng)校,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