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森林公安局初步確認木里森林火災為雷擊火,相關證據(jù)都指向一株高18米、胸圍256厘米左右的云南松。*終結論仍需等待進一步論證和核實。天災無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和逃生知識總是有幫助的。
滅火原理
我們知道,燃燒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助燃物,三是達到燃點(有引火源)。一切滅火的方法都是圍繞這三個要素,去除其中之一便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任何大火都是由小火發(fā)展蔓延而來,如果在起火之初能夠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將其撲滅,便可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不能因為一點小火就驚慌失措立馬開溜,置小火于不顧從而釀成大的火災。
滅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卻
將滅火劑直接噴到燃燒的物體及其周圍,將燃燒物及其周圍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之下,達不到燃點,火自然會逐漸熄滅。冷卻法常用的滅火劑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滅火時水和二氧化碳不參與燃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是一種物理滅火方法。
2.隔離可燃物
把正在燃燒的物質和周圍還沒有燃燒的可燃物分隔開,沒有可燃物的供應,燃燒自然會慢慢停止。比如把燃燒物周圍的易燃、可燃、助燃的物品移開,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的管道閥門,及時斷電等,防止火勢蔓延。
3.隔絕空氣
通過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域,或用不可燃的物質覆蓋燃燒區(qū)域,使燃燒物與空氣隔絕,從而使火熄滅。比如用沙子、濕棉被等難以燃燒的物質覆蓋燃燒物,使用干粉、泡沫等滅火器覆蓋燃燒物,密閉起火的設備、房間,把不可燃的氣體或液體噴灑至燃燒區(qū)域等。
常見的滅火器
1.干粉滅火器
干粉是具有滅火功能的無機鹽和少量添加劑混合而成的細小固體粉末,有NaHCO3干粉、磷酸銨鹽干粉、氯化鈉干粉、kcl干粉等多種。滅火器內還有二氧化碳或氮氣等不可燃的氣體,用來加壓。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干粉會從筒內噴出,與可燃物發(fā)生化學反應,并形成可燃物與氧氣的“隔絕層”,共同作用從而阻斷燃燒。干粉滅火器可用于撲救各種液體、氣體火災以及電器設備火災。
2.二氧化碳滅火器
又叫干冰滅火器,內裝有液態(tài)二氧化碳。噴出時,液態(tài)二氧化碳在常壓下會迅速汽化,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會擠出空氣而包圍在可燃物表面,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同時,二氧化碳在汽化時會吸熱,也能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溫度,起到冷卻作用。由于二氧化碳滅火器為純氣體,滅火后不會留下痕跡,不毀壞物質,因此適合撲救比較貴重的設備、檔案資料等。
3.泡沫滅火器
內有兩個容器,分別裝有硫酸鋁和Naco3溶液,兩種溶液互不接觸。使用時,將泡沫滅火器倒立,兩種溶液便會混合在一起,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同時滅火器中還有發(fā)泡劑,能夠使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一起噴出,附著在可燃物上,隔絕空氣,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由于泡沫滅火器噴出的泡沫中有大量水分,因此不能用于帶電設備的滅火,否則會因為導電而威脅人身安全。泡沫滅火器一般用于油類火災和木材、纖維、橡膠等固體可燃物的火災。
除了滅火器以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滅火裝置——消火栓。消火栓不像以上滅火器一樣便攜,是一種固定的消防設施,主要通過連接水管取水進行滅火。